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青马工程 | 对话红色热土,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2025-03-16 19:40| 发布者: 青柠新媒体中心| 查看:

我校第十三期“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班、第八期读书社以实践育人理念为引领,创新开展沉浸式研学活动,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青年成长血脉。青马班读书社的学员们以脚步丈量红色热土,用眼睛记录时代变迁,在行走中对话历史,在实践中感悟初心。在田间地头、文化展馆间上了一堂堂“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的行走思政课。


 

廉村:

千年古训中的“清廉基因”

 


走进福安廉村,青石板上的“廉”字映入眼帘。这里是唐代“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的故里,也是“福建省廉洁文化示范基地”。学员们在明月祠前驻足,聆听“以廉为宝、以德立身”的家风故事;在陈氏宗祠里,从“勤廉二十四人物”的事迹中汲取“清慎勤”的精神力量。


 


 

一场特别的“廉政微宣讲”在此展开。学员们以“古今对话”的形式,将薛令之的“清心为治本”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相结合,用青年话语传递“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信念。一名实践队员感慨:“廉洁不是古人的专利,更是我们青年必须坚守的生命线。”


 

凌福顺纪念馆:

跨越时空的信仰对话


 

在周宁县纯池镇莲地村的青山环抱中,一座名为“凌福顺故居纪念馆”的建筑静静矗立。这里是英雄诞生与热血淬炼的地方,更是新时代青年聆听“红色党课”的生动课堂。


 


 


 

凌福顺烈士是周宁革命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是无数革命烈士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慷慨赴义的缩影。凌福顺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其面对刽子手安然若素,背缚十字架依然高呼“凌福顺会绝代,但是,革命永远不会绝代!”,坦然应对凌迟酷刑的不屈形象,是广大革命志士顽强不屈的精神写照,也是新时代青年学习的标杆。


 

柏洋村:

党建引领的“明星村”启示录


 

在“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的隔壁,柏洋村以其“五心工作法”闻名全国——办事有公心、工作有信心、发展有恒心、为民有爱心、团结有诚心。青马班读书社学员们走进党群服务中心,聆听村干部讲述习近平同志2010年调研时的嘱托,感悟“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如何化为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


 


 


 

赤溪村:

从“中国扶贫第一村”

到“生态富村”的蝶变

 

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首次与基层村民视频连线的村庄。在赤溪村扶贫展示馆,学员们重温了“十年输血、十年换血、十年造血”的艰辛历程:从“漏雨土屋”到民宿集群,从“靠天吃饭”到“旅游富村”,赤溪人用行动诠释了“滴水穿石”的韧劲。

 

 

在村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牌格外醒目。青马班读书社学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考察路线,深刻体会到“精准扶贫”不仅是政策工具,更是一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深情承诺。

 

 

永和文化园与促进共同富裕展示馆:

解码“共同富裕”的宁德样本

 

漫步于柏洋村的永和文化园,亭台楼阁间流淌着千年文脉;步入促进共同富裕展示馆,数字投影与实物展品交织出乡村振兴的“未来图景”。学员们在这里看到:党支部如何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激活土地资源,让村民腰包鼓起来;如何通过生态优先、文旅融合,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这场研学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而是“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发展哲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青年一代更需在实践中读懂“国之大者”,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从廉村的清风古韵到赤溪村的沧桑巨变,从柏洋村的振兴密码到永和文化的时代回响,这一场场“行走的思政课”不仅是一次历史寻根,更是一场精神远征。青马班读书社学员将从红色热土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新时代征程中奋力续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团委)

Archiver | 手机版 | 宁师青年 | 闽ICP备10024257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