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哪里,思政课的讲台和课堂就在哪里。”一段时间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疫”中求变,精准发力、科学施教,以讲好中国故事,上好思政课为目标,将抗“疫”元素融入思政课堂,多维阐释抗“疫”精神,着力打造云端思政金课堂,确保思政课有知有味,有趣有料。
下好先手棋,掌握主动权,线下线上抗“疫”双合唱
面对多变的疫情防控形势,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备常态与备“战”时相结合的二维备课理念,本学期伊始提前做好准备,将传统课堂教学与云端课堂教学改革同向开启,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下好教学先手棋。在线下课堂条件具备时,有意识地融入线上资源,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为“疫”中教学做好了实践准备;在疫情复杂严峻时,顺势而为开启线上教学模式,与学生开展云端对话,实现平稳过渡。组织教师开展线上集中备课、研讨,听评课等互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设计和功能发挥,探讨云端课堂中的工具运用技巧、课程吸引力、学生积极性等教学难题,深耕思政课堂,为抗疫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打好精准牌,弘扬主弦律,多维融“疫”思政元素
抗疫的伟大实践为思政教学提供了生动的教材,各门思政课程教研组积极探讨,将“精准”作为抗疫元素融入思政教学的基本点,充分考虑教材特点,实施精准“疫”融入,实现了抗疫元素在思政课程中的“四维”演绎。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上,杨玉玲老师将三年抗疫战中凝聚的伟大抗疫精神,作为课程的重点阐释点,引导学生深层次领悟中华民族复兴新时代的精神密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高学钦老师从历史梳理的角度溯源抗疫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引导同学们思考和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陈开梓老师围绕“中国抗疫彰显中国制度优势”主题,引导学生从抗疫中解读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制度优势;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上,李慧娟老师将思政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起来,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认识人与自然、人民至上、群众观点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点,直击现实,深层次回应“为什么不能躺平”,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穿思政课程全过程。
唱好主导戏,解决痛难点,着力打造云端思政金课堂
新变革必然面临新问题。云端思政课面临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参与率、开口率较低等思政教学的“痛难点”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在思政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索“三用”解难题。巧用平台提效果。教师们深入研究学习通、腾讯会议、QQ分享等平台的优缺点,规避平台缺陷,组合使用开展教学,电脑和手机同步使用,学习通和腾讯会议多平台同时演绎,保障了教学正常进行。善用故事提认同。教师们将故事性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叙事规范,提升云端课堂的吸引力。在将抗疫元素有机融入思政课堂时,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素材,讲好中国抗疫故事,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弘扬中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激发担当精神。妙用工具活气氛。教师们利用平台工具提供的点名、选人、抢答、随堂练习、评价、主题讨论、视频连线、小组活动等功能,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抽象的理论鲜活起来,让严肃的课堂更加生动。
战“疫”时期,慎终如始。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总结、丰富、完善线上思政课教学,不断增强“云端思政课”时效性、针对性,充分发挥好思政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和重要阵地作用。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