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青”听“柠”的声音 | 习近平总书记表扬的“夜校人”有我

2022-05-15 18:18| 发布者: 青柠新媒体中心| 查看:


  看到《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采访实录第二卷《习近平两次到校为我们作形势政策报告》文章中写到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表扬了我校学生自发组织的后山夜校。我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和振奋,因为这是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大学毕业近四年,从一名夜校人到如今的基层奋楫者,我始终不忘在后山夜校的四年时光。

  翻开留存在相册的夜校时光,我看到了一张张熟悉的笑脸,瞬间感觉一股暖流淌过心田,那一句“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做同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立马浮现脑海,这是我在夜校的时候的座右铭。从加入后山夜校这个大家庭我经历了“三舍三留”的曲折后最终坚定选择留在后山夜校,都是因为这一句座右铭。


2014年后山夜校翻新后的校舍


  “一舍”:2014年秋,大一的我怀着以青春之名奉献自我的想法加入了后山夜校。初加入后山夜校的我便经历了夜校“最艰难”的一段时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去后山夜校校舍上课的第一天。第一次上课的我非常激动,早早便搭着半小时通程的公交车去给孩子们上课。到那之后,校舍有四个老师三个学生,老师比学生还多。我询问学长原因,学长一句“现状就是这样”让我对这个支教的意义产生了怀疑。每次辛苦地备课和长时间的往返路程,却总面临着没有学生的状况,这让我产生了离开后山夜校的想法,这便是“一舍”。


2014年学生写给后山夜校教员的感谢信


  “一留”:“后山夜校坚持义务支教这件事我们已经坚持了很多个年头,从扫盲到现在的支教,总有一段难捱的时间,如果不想接受现状,那就试着改变”。学长这句话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这也是我参加夜校换届竞选最根本的原因。后山夜校的存在必须且必要,它对后山村、城南镇乃至于整个闽东地区的精准扶贫、扶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于是我留下了,“一留”代表着我接过了夜校传承的接力棒。


2014年彩虹微心愿活动中学生们举着自己的心愿卡


  “二舍”:2015年夏,我当选上了后山夜校负责人,奔波于后山村乃至于整个宁德师院旧校区周边地区,改变夜校教学制度、改变招生宣传策略、提高教员教学水平......我们将一张张传单递到家长、学生们的手上。



  终于,夜校的学生量激增到了近百人,重新焕发了“夜晚朗朗读书声”的光景。


2015年后山夜校作业辅导课场景

  

  而这时,我也面临着学业负担和其他学生工作的压力,在抉择之间,我选择了“二舍”,准备离开夜校的岗位。

  “二留”:2016年夏,我带着走完这一程便递交接力棒的想法率领着后山夜校20名教员踏上了前往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的支教旅程,这是后山夜校第一次来到这个习近平总书记惦念的贫穷山村。


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


  在这里我遇到了“阿大阿小们”,赤溪村孩子们的笑声深深打动了我。习近平总书记说“扶贫要先扶智”,要实现从“输血史”到“造血式”的改变,扶智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奔赴赤溪村支教的最主要原因。


20167月许洋洋在赤溪村招生


  在赤溪村支教期间,我们20名大学生“困”在小山村里,经历了吃住行困难和经费紧张的压力,把后山夜校赤溪成长训练营经营得有声有色。在近一个月时间里,教员们既学会了买菜煮饭也学会了组织教学的整套体系,经历了从后勤保障到教书育人的各种考验,大家都实打实的成长了。


2016年许洋洋与赤溪村孩子们的合照


  这就是后山夜校的魅力,它不仅给孩子们带去了知识和技能,也锻炼了大学生教员们的实践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大家都收获满满。而与孩子们的欢乐时光,与教员们的相濡以沫让我非常舍不得离开,这便促使了我“二留”。


2016年赤溪成长训练营教员与学生的大合照


  “三舍”:2017年春,这是我要递交后山夜校校长这个接力棒的最后一个春天。这群志同道合的人为我们这群学长学姐们办了一场眼泪多过于欢笑的欢送会。在晚会上,我受邀演唱了一首“凤凰花开的路口”,离别的前奏响起,回忆起在夜校的三年时光,不敢提起不容易放下,一群学弟学妹们在我的哽咽歌声中抱在一起失声痛哭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三年的支教时光就像一卷胶卷,感动和成长的经历一幕幕从我脑海里闪过,这“三舍”是我唯一一次不是主动提起却又真正离开的一次“舍”。

  “三留”:2017年夏,我返回后山夜校,担起重任“三留”夜校。这一年是后山夜校的三十周年。


后山夜校成立30周年彩虹公益跑活动


  这一年,我带着新任的后山夜校负责人举办了多场校庆活动,总结了夜校多年来的发展史和精准扶智的成效,踏上了比赛、宣讲的各种舞台。这一年,后山夜校荣获了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福建五四青年奖章集体、福建省高校学生社团嘉年华“百优社团项目”金奖,福建省精准扶贫大赛二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




  这是多年来所有后山夜校教员所辛苦付出的成果,也是社会各界对后山夜校致力于教育精准扶贫的表扬与肯定。

  这,便是我的“三舍三留”。

  后山夜校是闽东地区实现精准扶贫、扶智的载体的一个小缩影,也是母校在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与精准扶贫上探索出来的一个有机结合体。在后山夜校,因为一颗爱心与一份凝聚力,我和所有大学生教员们一样,在这里各自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各自实现着自我的人生价值,也各自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强有力接班人。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团委)

Archiver | 手机版 | 宁师青年 | 闽ICP备10024257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