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我和我的老师”主题征文作品展 | 平凡的老师,不平凡的人

2022-09-14 17:23| 发布者: 青柠新媒体中心| 查看:

平凡的老师,不平凡的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诗妍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但是我们平凡的人不一定要过平淡的日子,我们可以努力地让自己过得生动些,过得精彩些,努力地让自己的生命发光发热,为他人、为社会做一些贡献。

——题记

时光荏苒,流年在指尖匆匆滑落。转眼间,大一的学习生活已经结束了整整两个月。在这一年间,我有幸遇到了一位对我影响深远的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吴家林教授。

言传身教,严谨务实

在我的印象里,吴老师总是西装革履,干净整洁的衣服上没有一丝皱褶,脚上的皮鞋也擦得锃亮,没有一点儿尘土。在众多老师中吴老师并不算高,但却给人一种伟岸之感,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其律师职业所造就的强大的气场和独特的气质。每次见到吴老师,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他在法庭上作为代理人据理力争、从容应对的画面,虽然我从未亲眼见过。

吴老师有着三十几年的教龄,主要担任我们《法学概论》这一门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同时也负责一些其他学院公共课的主讲工作。吴老师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使得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其幽默的语言风格,也使得严肃的法学课堂不乏轻松开放的氛围。在课上,吴老师时常带领着我们围绕某项法条的制定或者某个案件的判决展开讨论,鼓励同学们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锻炼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吴老师对于法条的实际效力和潜在弊端的独到见解,总让我们如梦初醒,醍醐灌顶。

每结束一章的学习,吴老师都会相应地布置一篇小论文,以增强我们对本章知识点的掌握,进行课堂外的拓展延伸。每次收完作业都是厚厚的一沓稿纸,即使我们对于许多法律条文的立法价值和实际应用的认识还十分地浅薄,但他从来都是认真地对待每一位同学的作业,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批改。等到下一周课前,及时地针对该次作业完成情况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吴老师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也让我们更加重视每一份作业的质量,而这不仅表现在文章字数的不断增多,还表现在行文逻辑和论证结构的不断增强。

源于热爱,始于坚持

在上学期期末,通识课的小组大作业要求我们采访身边的“劳模”,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吴老师,但又担心吴老师抽不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迟迟不敢发出邀请。在反复斟酌和思考下,我们还是认为吴老师是心目中最好的人选,因此最终鼓起勇气联系了吴老师。我反复暗示自己即使没办法采访到吴老师也没关系,至少不要因为胆怯而留下遗憾。令我们没想到的是,吴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采访邀请,并告诉我们具体时间由我们定。我们兴奋得在宿舍里欢呼呐喊、欢蹦乱跳,能采访到吴老师真的不胜荣幸!

在搜集资料、准备采访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吴老师许多“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深受震撼。吴老师在兼职律师的二十多年来,每年都会免费受理法律援助案件,受益的群众已达数百位;其事迹《做一个平凡而又生动的人》被中共福建省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福建省高校基层党建“最感动人的好故事”。而这些都不断激发着我们对于吴老师的好奇和景仰,同时也给予了我们很多采访灵感。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吴老师认真准备了每一个问题,不是简单地一两句概括,而是从内心寻找答案,寻找支持着他数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乐于助人的源动力。而这便是一份热爱,更是一份责任、一份义务。吴老师十分热爱教师这个岗位,热爱我们的同学们。他也热爱律师这个工作,可以为教学提供大量的案例以及司法实践的第一手资料,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让课堂更生动;能够维护受害人的权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人民服务,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都有着满满的收获感。其中,最使我们印象深刻的便是吴老师对于“做一个平凡而又生动的人”的解读,而这便是本文题记的那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最后,吴老师还针对“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给予了我们寄语:掌握过硬本领,培养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吴老师的事迹和精神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能够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以矢志不渝的坚持成就一番非凡的事业,这值得我们每一位当代大学生学习。正如曹植在《求自试表》里所言:“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 ,萤烛末光增辉日月。我们虽平凡渺小,但仍应尽自己所能为他人、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因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正是每一个平凡人的劳动付出啊!于我而言,能够成为像吴老师那样的平凡的老师,不平凡的人也将会是我一生的奋斗目标!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

Archiver | 手机版 | 宁师青年 | 闽ICP备10024257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