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教官阵容重磅来袭
硬核属性直接拉满
在迷彩淬炼中
退役复学大学生教官们以热忱、专业与担当
见证宁师“新兵”的蜕变
让我们跟着小柠一同走进教官团
领略他们的非凡风采!
01
郑裕铧
郑裕铧,来自语言文化学院2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2班,曾服役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某队,在役期间参加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中拉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等多场重大活动的警卫任务,军事素养扎实,获得过“四有”优秀士兵嘉奖一次,部队的磨炼使他从一名懵懂的青涩少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士兵。退役返校后,积极投身到新生军训工作,以军人作风传递责任与担当。

从军营到校园,郑裕铧始终带着“守护”与“传承”的初心。谈及参军的初衷,他坦言:“‘守护’是想把自己的力量融入国防,站在基层防线护一方安稳;‘传承’则是见过老兵前辈的热血后,想把军人的纪律、勇气与担当接过来、传下去。”这份初心,也成了他带训时的标尺——他既以军人的标准要求新生,也以学长的温度包容成长。在他眼中,军训是新生蜕变的容器:学会了令行禁止,读懂了“集体”的重量,磨出了咬牙坚持的韧劲,多了份不服输的少年意气。
02
黄培鑫
黄培鑫,来自机电工程学院23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现任2025年学生军训教官及国旗护卫队队长。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服役期间曾参加多项军事演习活动,以扎实的军事素养助力任务完成,荣获集体嘉奖一次。从军营回归校园,他始终带着军人的坚韧底色,以行动传递热血与担当。

2021年,黄培鑫以大一新生的身份站在烈日下的队列里,也曾遭遇高温带来的考验,在战术方阵里留下努力训练的痕迹,但正是这段浸着汗水与成长的经历,激发出他参军入伍的勇气。当年站在军训队列里的少年,如今成了带训的教官。严格的自我要求,严明又不失暖心的带训风格,同学们亲切地称他为“魔丸”教官。
“我们征服的不只是酷暑,更是内心的软弱与浮躁。”黄培鑫坚信,这份在烈日下打磨出的专注、毅力与抗挫力,会成为未来面对困难时的底气。他说:“学习本就是一场更漫长的‘军训’,而眼前的训练场,正在帮大家把这些品质刻进骨子里:在挑战中打破自我怀疑,在协作中读懂集体力量,在坚持中挖掘无限潜能。”

03
连宏林
连宏林,来自数理学院23级物理1班,军事素质过硬,是学校的“退役兵王”之一,现担任2025学年学生军训总教官。同时也是校国防教育协会副会长、23级物理班副班长;服役期间参加过三次重大军事活动,足迹遍布广西、广东、广东、海南等地,在高强度训练中练就过硬的军事素养与意志品质。

从军营淬火到校园执教,连宏林始终带着“成长与传递”的初心。回顾军营岁月,他坦言:“适应军营,是认知、身体与心理的三重成长——打心底里认同规则才能主动融入集体,顾好身体,保证合理膳食和充足睡眠才能在训练中不掉队,和战友分享经验,彼此支撑才能把每一次挑战都看作是成长的阶梯。”如今身为总教官,他以军人的严谨把控训练节奏,也以学长的温度主动向新生分享军营经验。在他眼中,军训是新生“攒底气”的过程:曾经迷茫的少年,能在纪律里找到方向;曾经脆弱的身影,能在坚持里磨出韧性,而这些品质,终将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直面风雨的坚硬盔甲。
04
陈佳悦
陈佳悦,来自教育学院,2020年9月入伍、2022年9月退伍,曾服役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某部,军事素质过硬,教学技能扎实;如今担任新生军训教官,也是唯一的女教官,同时负责匕首操方阵训练,将军营里的坚韧与温柔,化作引领新生的光。

带训的时光里,总有细节让陈佳悦记挂。作为匕首操方阵的教官,她看着一届届女生在训练中蜕变:“第七个动作要反复摔打才能掌握,哪怕摔得淤青肿痛,连生理期的同学都咬牙站在队列里。”这些身影,是她眼中青春最生动的模样。
在她看来,军训是新生“从个体到集体”的蜕变容器,集体荣誉感在默契里生根;曾经怕苦畏难的身影,在战术匍匐、行军拉练里磨出不服输的韧劲,每一份坚持都是成长的注脚。训练场的酸痛与默契,终将酿成青春的记忆。陈佳悦以学姐的温暖包容新生的青涩,也以军人的标准打磨他们的意志:“当你咬着牙完成一个动作时,你就已经比昨天的自己更挺拔了。”而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从军营的女兵到校园的女教官,她把“温柔且坚韧”的模样,刻进了新生的青春里。

05
陈俊霖
陈俊霖,曾服役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某部,2023年3月入伍、2025年3月退役;服役期间肩负成都大运会安保、四川宜宾泥石流抗震救灾等关键任务。以扎实的行动力践行军人“守护”的使命,尽显责任与担当。如今他以军训教官的身份投身校园,将军营的坚毅作风传递给每一位新生。

从军营到训练场,陈俊霖的初心始终与“守护”绑定。谈及参军的初衷,他的答案直白而滚烫:“就是想为国家和家人做实在的守护,穿上军装保家卫国,是最有意义、最值得的事。”在他看来,军训是新生成长的“品格熔炉”:让曾经松散的个体养成令行禁止的作风;让曾经畏难的少年磨出坚持与抗压的韧性;更让曾经独立的身影读懂集体的归属感。军训是新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前,一场珍贵的成长淬炼。

陈俊霖以自己的经历为注脚,告诉新生:“军训从不是‘吃苦’,而是在挑战里攒下面对未来的底气。”从救灾一线的守护者,到校园训练场的引路人,他把军人的“守护”底色,活成了新生青春里最可靠的模样。
戎装映青春,热血筑担当
军旅岁月淬炼出他们钢一般的信念
退伍返校后
他们把部队的优良传统藏进训练场的每声口令里
让新生们在磨砺中愈发坚毅!
此刻 向他们道一声
“教官,谢谢你们!”
短暂的迷彩生活已接近尾声
愿大家和这些优秀的教官一道
铭记军训所学
不畏艰难 奋勇向前!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