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我小组沿着当年“闽中游击纵队”(又称“戴云纵队”)浴血奋战过的足迹,来到距德化县城近二十公里远的国宝乡南斗村,开启了参观“戴云之战”历史陈列馆、瞻仰“戴云之战”纪念碑、上洋村古桥、南斗村老交通员旧宅和走访曾经救护过游击队员的村民陈公书与叶宝老房子等革命遗址的红色之旅。
走进革命老区基点村南斗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道路两旁早开的映山红花和每隔一段便飘舞着的“戴云纵队”鲜红军旗。军旗指引的前方,远远就可看到一座高大石制,由原省政协副主席许集美亲笔题字的旗形“戴云之战”纪念碑。
距碑不到百米,一座外观为白色条砖的两层楼房,上面写着“戴云之战历史陈列馆”红底鎏金的七个大字,房顶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这儿就是当年闽中游击纵队与当地党组织联络汇合的地方。
陈列馆共设两间展厅、一间会客室及其它配套设施,收集了25个战斗据点和英雄事迹等史迹资料,保存着交通站给游击队送饭用具、德化县区工委自卫武器和办公用具以及游击队夜行军火具、军号、雨具、卫生箱等老革命使用过的用具和工具。
展馆四周的墙壁上张挂着当年游击队副大队长张海天、原闽中泉州团队副指挥员朱义斌和原泉州团队指挥员兼政委许集美等人的题词,还有由德化县陈合中先生亲手绘作的“戴云之战”二十余幅分解挂图。
通过挂图和文字展示,我们对“戴云之战”有了初步的了解。1947年,全国解放战争取得胜利,蒋管区人民游击战争普遍开展,中国革命新的高潮即将到来,为配合人民解放军正面战场作战,中共闽中地委遵照中共福建省委“南古瓯”会议和闽浙赣区党委“三·一六”指示精神,决定以敌人力量较薄弱的戴云山区为据点发动一场由隐蔽斗争转入公开的爱国游击战争,组建了闽中游击纵队(戴云纵队)。戴云山战斗就是在开展游击斗争中发生的一次震惊八闽大地的惨烈战斗。在戴云山战斗中,游击队员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翻身解放,顽强战斗、英勇牺牲,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戴云山战斗后,英勇的德化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终不屈服,于1949年先后组建闽中永德仙游击大队,闽西南德化游击大队,英勇奋战,解放德化县城,配合解放军206团剿灭百年匪患,取得了土改、镇反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政权,从此翻身做了主人。
走出陈列馆,通过和当地村民的交谈,我小组了解到了戴云纵队指挥员高祖武、政委许集美所带队伍,与司令部失去联络后,为躲避敌人的追击,来到当地村民陈公书家中,一躲就是18天的故事。听完陈公书革命老人的英雄事迹,我们感慨万千,在村民的介绍和帮助下,我们一路沿着红色足迹,穿过一座座古老的村居,来到了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老屋——凤美堂,也就是当年革命先驱许集美在反国民党围剿战斗中隐蔽过的民房。
如今看护着南斗村“秘密交通站”这一百年老屋的是陈公书的孙子陈能从、陈能举,尽管须发皆白,却仍精神矍铄,谈及当年的戴云枪声,依然激情昂扬。他们热情的邀请我们进门喝茶,给我们讲述当年这里发生的故事并带我们参观了那间隐蔽许集美等人的暗房。
“戴云之战”中诸如陈公书夫妻那样冒死救护游击队员的,又岂止他两人!有祥云村陈宽茅曾掩护在官垵突围战中失散,沦落许坑垅树林的游击队女战士史爱珠、黄亚妹,把她俩藏于家中;还有老交通员陈利曾的妻子林长在她丈夫被捕后,其行动已在敌人监视的情况下,仍然不顾个人与毁家的危险,做好40人的饭菜,挑到约定的侖贡灰墓埕等着游击队队伍的到来。他们为了共产党人的安全,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去歌颂和学习。
此次“戴云之战”红色革命旧址探访之旅,我们重走了当年革命斗争之路,重温了闽中游击队当时的战斗场景,通过追溯红色故事,我们受到了深刻、生动的红色教育,也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要时刻学习革命先烈的那种英勇无畏、舍家为国的崇高精神,在思想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生活中不断鞭策自己,勤于思考、勤于学习,树立为广大人民服务的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精神。一直以来,先烈们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的口号已然响起,行动就在眼前,让我们以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端正人生态度,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确定正确的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饮水思源,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