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旧称龙潭里,地处熙岭乡东南部,龙潭又名虎朝潭,潭圆似锅,面积约200平方米,靠潭头二山像两只争食猛虎相扑,使溪面相夹不足3米,形成龙潭瀑布,壮观秀丽。1987年,宁德地区文物普查组在龙潭村发现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遗址,说明龙潭村一带在新石器时代便有古人类活动。2020年8月26日,龙潭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7月8日,古风遗韵队来到了屏南县龙潭里村。龙潭里四面环山,溪水清澈见底,溪中分别耸立三墩天然巨石,景色优美,正是“颖水三墩驻,西溪七拱桥”。

龙潭里巨石碑

龙潭里西溪拱桥
龙潭里黄酒是由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酿造技艺酿造。首先古风遗韵队去参观了村民家的酒窖。村民家中酒窖整齐的陈列着各个年份的酒坛,隔着黄泥依稀可以闻到淡淡的酒香。打开酒糟盖子,醇厚的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村民家酒窖

红曲黄酒文创酒礼盒
龙潭村是目前四平戏唯一留存的地方。生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陈马朝,是龙潭村四平戏的一代宗师。四平戏,俗称庶民戏,其渊源于明代"稍变七阳”的四平腔,被喻为“明代四平腔的活化石”,为孑遗高腔剧种,于明朝万历年间由江西传入龙潭村。龙潭村庙内有古戏台一座,每逢每年农历二月初九及八月初五,分别为张谨夫妇庆诞时,杨源村就要出现四平戏三天三夜,世代沿袭不断传承至今,已传15代。四平戏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繁荣农村文化起着积极促进作用,其中《天子图》、《撒青》、《白兔记》、《琥珀岭》等剧目久演不衰,深受观众喜爱。目前,四平戏已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并被国家文化部推荐公布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录。

队员采访四平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戏表演
一处藏深乡野的古村秘境,在光阴深处被一位画师发掘,它由此复兴为一座文创古村落,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家和文艺青年入驻。他们一边享受惬意的田园生活,一边实践文化创业和文化兴村,共同创想未来。

龙潭里画家的“随喜书店”
龙潭里,是中国乡村修复的范本,它所宣传的“文创”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值得赞扬。相信,在这群充满活力与才华的年轻人的建设之下,龙潭里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名扬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