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响应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宁德师范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主动扎根闽东大地,组织青年学子深入乡村与基层一线。他们以美育浸润童心、以行动守护文脉、以科教点亮梦想、以支教传承薪火,在田野间、课堂上、古建旁书写青春担当,让青年力量在服务乡村振兴的 “大思政课” 中绽放光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本期看点
01 “艺润童心”美育浸润乡村支教志愿服务实践——启航
02 “艺润童心”美育浸润乡村支教志愿服务实践——小小全能王
03 洋中村古建探秘:雕花牌匾述说百年故事,保护修缮面临新挑战
04 青野创想实践队“播种科学梦 科教闽东行”科普活动-东侨及福安站圆满完成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05 “薪火相传,文化筑梦”福鼎德成支教队进行支教活动
精彩聚焦
“艺润童心”美育浸润乡村支教
志愿服务实践——启航
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独立能力与使命担当,7月2日,宁德师范学院艺润童心——美育浸润乡村支教志愿服务队12人历经3小时山路,抵达寿宁县下党学校,开启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

为保障教学质量,实践队首日开展专项培训。成员围绕绘画、书法、舞蹈、音乐、体育五大课程,按幼儿、低、高年级分组制定课表,结合乡村学情打磨趣味教案。他们将绘画、书法等知识点转化为互动教学内容,融入趣味案例并制作图文并茂的PPT,以专业姿态筹备多彩课堂。同时,团队精心准备画纸画笔、乐器器材、体育用品等教具,细致检查物资数量与质量,为学生营造多元学习环境。

实践队考察学校布局与周边环境,选定教学场地,并与集美大学“心理+运动”夏令营开展课程融合,共同探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路径,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

“艺润童心”美育浸润乡村支教
志愿服务实践——小小全能王
7月3日上午,下党乡孩子们迎来支教首日,宁德师范学院艺润童心——美育浸润乡村支教志愿服务队联合集美大学团队,以舞蹈、儿童画、体育等课程开启艺术与健康之旅。

首节课融合舞蹈与体育教学。舞蹈课上,老师耐心分解《小花朵》动作,孩子们专注学习以提升肢体协调能力;体育课则与集美大学团队协同带领学生练习篮球运球、排球颠球等,在增强体质中培养团队协作与竞争意识。

第二节课为儿童画与心理课程融合教学。老师们先以“五官认知”小游戏引导学生熟悉面部特征,再通过“特征辨别”益智游戏,让学生观察并绘画任意一位老师,完成后进行作品展示。过程中,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绘画实践,有效提升注意力、观察力与艺术创作能力。

课程尾声,集美大学苏老师总结全天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美舞多元课堂。此次两校实践队协同教学,既提升了学生审美素养与身体协调能力,也通过融合课程为乡村美育注入创新活力。

洋中村古建探秘:雕花牌匾述说
百年故事,保护修缮面临新挑战
7月2日,“檐下洋中·古建文脉”社会实践队赴宁德咸村镇洋中村开展文化遗产调研。团队沿长安路考察,既发掘了古村历史,也发现了保护难题。

团队重点走访了多处宗祠与名人故居。长安路30号孙氏六房宗祠(现为老年活动中心)保存有精美雕花、牌匾,见证家族变迁;其旁郑氏宗祠,相传源于孙氏赠地立户的典故。村内现存仅5口明代古井,成为村民泡茶的上佳之选。长安路55号孙翼如故居的"高风亮节"匾额与其廉政故事交相辉映,一旁的魁星阁见证着传统信仰。村中老宅"左神右祖"的布局和延续至今的文狮游神习俗,展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中轴线上的洋中大厅(富春堂)更体现了传统聚落的规划智慧。




调研也发现了严峻挑战——镂空窗花被水泥覆盖导致原貌尽失,瓦饰修复后工艺粗糙。两处故居因火灾损毁已成危房无法进入,暴露出保护意识薄弱与资金不足的问题。


实践队表示将继续探索洋中村古建的历史灵魂,用心记录每一座建筑背后的故事。

青野创想实践队
“播种科学梦 科教闽东行”
科普活动-东侨及福安站圆满完成
7月6日,宁德市教育局与市科协联合组织青野创想实践队,在宁德师范学院开展“播种科学梦 科教闽东行”科普活动,本次活动以“播种科学梦 科教闽东行”为主题,通过科普讲解与实地观察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感受科学魅力。
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学生们了解了闽东革命历史与红色精神。

大家走进动植物标本馆,近距离观察各类生物标本,真切感受自然科学的奇妙;


领队带领学生们到达互动显微镜室,大家动手进行装片观察,深入探寻生物世界的奥秘;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阮少江为同学们颁发了研学证书,并作总结发言。

在本次活动中,大家不仅收获了科学知识,还在实践中提升了协作能力,激发了创新思维。活动尾声,阮少江院长肯定其表现,鼓励道:“科学探索没有终点,望永葆求知热情!”。

“薪火相传,文化筑梦”福鼎德成
支教队进行支教活动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青年的责任感与时代担当,“薪火相传,文化筑梦”福鼎德成支教队于7月4日抵达福鼎市德成学校。
支教队首日的筹备工作由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在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有序开展教室布置、卫生整治及校园环境美化等工作,力求为次日到来的学生和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

(支教队队员陈思盈、蔡诗盈正在绘画板报)

(支教队队员绘画的迎新黑板报)
暑假期间为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学生新媒体实践能布置环境的过程中,队员们深深体会到,为孩子们营造良好氛围本身就意义非凡;而除草、擦窗这些具体的劳作,也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付出的价值。

(支教队队员陈丽馨、林嘉怡与德成学校老师一同除草)
一整天的忙碌与体验,让支教队队员深刻认识到乡村教育的独特需求,更明白了自身肩负的责任。他们期待能用知识与热情,为孩子们带来别开生面的课堂;也盼望在支教这段经历中收获成长,进一步加深对教育意义的理解。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