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与宁德师范学院社会实践队学生们合影
近日,宁德市蕉城生态环境局联合宁德师范学院绿点环保协会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宁德漳湾垃圾焚烧发电厂,零距离见证垃圾“大胃王”如何变废为宝。

我们出发了!
在会议室,宁德漳湾垃圾焚烧发电厂工作人员为学生们讲述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概况,以及参观注意事项。

“公司采用的是日本日立造船往复式机械炉排炉技术,单台产品处理能力为300t/d,垃圾在炉排上停留时间约为1.5-2.5小时,燃烧产生的烟气在燃烧室内850度以上温度下停留的时间不少于2s,炉渣灼减率小于5%。”“对于工艺流程所产生的污染物,如臭气、噪声、渗滤液、炉渣、飞灰、烟气,也需要进行专业的处理,让这些污染物也得到利用。”在一楼展厅,工作人员为学生们耐心讲解。

中央控制室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学生们来到了发电厂的“大脑”——中央控制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24小时实时监控,画面中有大堆垃圾在进行分类处理,还有熊熊燃烧的垃圾,最中央的是各项仪器的运行状况。工作人员介绍说,“自从有了这些设备,就不需要很多人在现场盯着,而且机器反馈信息更加的快速准确,让我们马上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进行针对性维修,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焚烧厂的安全。”


垃圾吊控制室
透过玻璃可以看到一大堆垃圾正在被夹入焚烧炉中,一只巨型的机械抓手一次可夹4~5吨的垃圾,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当看到这么多垃圾时,学生们疑惑为什么没有异味,工作人员解释,“我们厂区是利用大气压强原理,将垃圾气味控制在垃圾吊控制室里。而且,区别于过去垃圾露天填埋或焚烧处理,会将其充分发酵后再送进专门的锅炉燃烧。”


锅炉本体
跟随工作人员的步伐,学生们来到了锅炉本体,看着眼前这一套巨大的设备在不停的运转,工作人员开始讲解炉渣的处理方式,“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炉渣占垃圾的20%左右,这时的热灼减率已达5%以下。其实,炉渣是一种‘放错位置的资源’。炉渣经综合利用后可提取其中的金属物质用来炼制五金产品,最终剩余的炉渣经石灰水泥等的螯合固化后还能用来制作环保砖头。”

观望台
最后一站,学生们在发电厂的观望台观看整个厂区的布局。“原来垃圾焚烧站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脏乱差,整个厂区是干净整洁的,也没有异味,还充满科技感。”一位队员感慨道。



参观活动结束后
蕉城生态环境局志愿者还向参观的学生们派发垃圾分类宣传单,科普垃圾分类知识。学生们纷纷表示,本次活动使他们对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深刻体会到垃圾分类和回收的重要性,并承诺将从身边做起,做好垃圾分类,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来源:宁德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