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制度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河长制”政策的出台体现了政府对河湖保护管理的高度重视。近日,河小禹—“悠悠河流,绿护于乡”实践行动队走入宁德各地乡镇,开展“河长制”政策的宣讲、实地考察、取水调研等相关实践活动。
7月14日,蕉城区河长办与宁德师范学院“河小禹”实践行动队开展面对面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实践行动队将实践结果汇报与河长办,就“河长制”管理及推进“河长制”的进程、规划和落实提出问题。首先,河长办负责人对实践队员的实践结果表示肯定,并简要介绍宁德市河长制的工作进度以及未来工作展望,就“河长制”在公示牌的问题进行详细解释与应对措施。在这次交流会中,实践队队员对蕉城区河长办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队员了解治河护河方面的新措施,例如河道智能化项目,这些新措施将会在治理河流的过程中大展身手。

(图为蕉城区河长办与“河小禹”面对面交流会现场)
交流会过后,在河长办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队员来到八都镇池溪村段进行水质调研。溪池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实践队队员沿溪巡查,并对霍童溪介绍讲解。据了解,霍童溪自然景色和人文名胜交相辉映,具有重要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文化保护和旅游价值。治水,对霍童溪而言,不仅是民生需要,更是历史使命。在宁德市政府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情况下,霍童溪流域绿水青山永在、秀美生态永存、优良文脉永续。 随后,实践队队员使用取水器采集水样,后期实践队员将会在实验室监测水中所含物质的各项数据进行记录与分析。

(图为实践队员在霍童溪流域取水调研)
接下来,实践队员跟随河长办去往鑫海自来水厂附近河段和八都镇白鹭洲河段进行取水调研。到达目的地后,实践队员发现生态鱼鳞坝十分有特色。据河长办负责人介绍,八都白鹭洲鱼鳞坝是全面落实“河长制”,水环境治理在满足防洪排涝的基础上,从单一工程治水向生态富民转变的河流改造结果,也是因地制宜,一河一策,充分挖掘河畔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建成集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为一体的美丽景观。在实践队员采集水样完毕后,上午的活动在此告一段落。
随后实践队员对八都镇副镇长、副河长颜凑进行关于“河长制”的深入交流和探讨。在采访中,实践队员了解到河长的工作内容,以及河长办不断改进、细化解决方案,按年度划分,明确年度目标,逐步建立健全“河长制”的工作方案等相关内容。在采访的最后,实践队员还提出一些实用性建议,例如定期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打电话到河长办提建议的市民进行后续满意度回访。或者采取清淤及建立水利风景区的综合整治方案,如隧道水利的建设、绿化、防洪坝相结合等等。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八都镇副镇长、副河长颜凑)
行程的最后,实践队员在九都镇和赤溪镇河段展开巡护。由于河段的保护管理完善,实践队员几乎找寻不到垃圾。由此可见,河长办的工作是真正地落到实处。

(图为实践队员在赤溪镇河段巡河并清理垃圾)
经过一天的交谈和实地考察,实践队员对“河长制”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河小禹”实践行动队将会学以致用,把国家战略作为学习、行动的指南。用脚步丈量山川河流,用行动呵护绿水青山,了解流域机构、各级行政机构推行“河长制”的活动和经验,发现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和不足,学思践悟,建言献策,为全面推行“河长制”贡献青年力量。
供稿人:陈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