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宁德8月23日电 (通讯员 张嘉璇 陈礼奭)在垃圾分类这场环境保卫战中,群众是最强大的中坚力量,而社区是与居民沟通最好的桥梁。2021年7月14日宁德师范学院绿小分--“层层分类,筑梦绿乡”暑期社会实践队联合宁德市环保局、立业社区赴宁德市蕉城区城南镇中融·中央公馆小区,与立业社区共同开展垃圾分类环保志愿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多方合作,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共同创建美好绿色家园。
“绿小分”实践队深入了解了立业社区内垃圾分类情况,并对其进行走访。走在小区的路上,随处可见“垃圾可变宝,分类更环保。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此类标语。可见立业社区的负责人对垃圾分类十分重视,与此同时实践队员在小区内发现了可供居民投放垃圾的垃圾分类的垃圾桶,但周边并未见有专门人员对其进行监督,这导致居民在遇到无法辨别的垃圾时,无法准确进行投放,更甚者直接将垃圾进行投放,省略分类这步。垃圾分类的意义在于提高资源利用价值,做到物尽其用,而监管不力会导致垃圾分类难以进行,失去原有的意义。
实践队员还进行了志愿入户调查活动。此活动以居民填写问卷为主要形式,旨在深入了解居民们的垃圾投放习惯。实践队员也趁此机会向居民们普及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及好处。通过此次走访,实践队发现社区整洁但垃圾分类并未落实:大多数居民虽然支持垃圾分类,但不懂得如何分类,对于垃圾的处理也只是扔在垃圾桶,并未进行详细分类。这样处理垃圾的方式不但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还会导致部分可回收资源的浪费。

图为实践队正在进行入户调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杰 摄
在走访社区后,实践队员戴上绶带,化身为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在活动驻点的周围,队员们拿着垃圾分类宣传册,对来往行人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了垃圾分类的益处和垃圾分类的方法,并且赠送了环保袋作为礼品。实践队员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认识到目前的环境局势,以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实践队员卓孝城表示:“虽然天气炎热,但通过这样的努力,能提升居民的环保素质的话,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也希望自己的行动,能为建设绿色家园出一份力。”美好生态的建设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美好环境的收益者,也理应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身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更应该做环保事业的领头人。

图为实践队队员化身为志愿者,向路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杰 摄
“社区是与居民沟通最好的桥梁,而社区的工作人员就是这桥梁上最好的传递员。社区工作者要切实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做好底下群众的工作,在传达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同时,也要注重居民在这其中遇到的问题。”在此次活动的最后,实践队员采访到了立业社区的工作人员。当提及社区内垃圾虽能定点投放,但垃圾分类没有落实到位这个问题时,工作人员做了详细的解答,她表示:“社区之所以干净整洁,是因为社区派有专门人员进行定时清理,但垃圾分类要落实到位的难度很大,首先居民们要有正确的环保理念,其次要改变多年来的习惯,得花上较多时间,后者是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对此,实践队对其提出了建议:社区的工作人员可以定期进行入户宣讲垃圾分类知识、出台垃圾分类奖惩机制、定期召开垃圾分类知识座谈会等,助力社区环境越来越好。
实践队员蒋文君表示:“实践队员一直以来秉持着绿色环保理念,积极投身环保事业,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推进垃圾分类政策落地、落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踊跃参加志愿活动,是青年不容推辞的责任,在环保志愿中,积极贡献自己,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美丽家园建设,共同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