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宁师之星•青春榜样|卓鑫:微光聚焰,以爱之名

2025-05-29 17:34| 发布者: 青柠新媒体中心| 查看:

“只要有一分热,就应发一分光,即便是夜晚的萤火,也能在黑暗中绽放光芒!”

——卓鑫



姓名:卓鑫

年级专业:

教育学院2024级小学教育(专升本)专业

所获荣誉及主要经历:

2019—2021年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卫祖国的南大门南沙群岛,2021年获战备任务嘉奖;退役复学后立志于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时长长达470小时;2021—2023年连续两年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每月捐款,帮助处在困境中的儿童;2025年3月参与教育学院文峰小学顶岗支教,为乡村教育助力;获2024年宁德师范学院公益奉献之星荣誉称号。


被光照亮的人,总要成为光


碧波万顷的南海深处,卓鑫的军旅青春在浪涛声中悄然绽放。2019年,那个带着咸涩海风的清晨,卓鑫在永暑礁的礁石上刻下了军旅生活的初章。

七百多个日夜,他守着潮起潮落丈量祖国海疆,在烈日炙热的哨位上见证星辰轮转。2021年卓鑫从部队退役,他带走的不仅是战备任务嘉奖的荣光,还有南沙群岛夜空交给他的哲理:“万千星辰从不说自己渺小。


脱下军装的他,将这句话刻入了日常生活的每一天。

献血站里,当他第一次挽起袖子,护士问他是否紧张,他笑着摇头:“在部队见过战友受伤,我知道每一滴血都可能救命。”




2025年3月,卓鑫在“退伍军人志愿服务队”群聊中看到一则急需AB型血小板支援的求助信息,在与病人家属取得联系并了解具体情况后,他立马起身前往宁德市医院。

在骑行60公里崎岖山路的那四个小时里,春寒顺着闽东的峡谷漫上来,但他却感觉胸腔里燃烧着永暑礁正午的太阳。当医院采血机开始运转,暗红色的血液在导管中蜿蜒,当年刻在哨位的那句感悟,正通过3000毫升鲜血,在陌生人的血液里静静流淌。

他忽然读懂了大海与星辰的隐喻:就像潮水永远向着月亮奔涌,真正的守护从不需要惊天动地的理由。万千星辰依然缄默,却始终照亮人间!


把课堂变成传达善意的驿站


2025年3月,他主动请缨,走进文峰小学进行顶岗支教。当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七个孩子参差不齐的朗读声让他意识到,在这间被群山环绕的教室里,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与心灵的相互托举




面对孩子们不同的识字基础 ,他将教室化作“拼音长城”——把拼音表贴满教室,每一个字母旁都绘着孩子们亲手涂鸦的象形图案。分层设计的练习册上也藏着小巧思:蓝色标记基础训练,红色标记进阶挑战。每天放学后,他总会留下两三个小身影,在斜阳漫洒的讲台上,将容易混淆的“b”和“d”拆解成小鼓和腰鼓的形状,让孩子们记得更牢更清晰。

三个月后,教室后墙的“成长树”缀满了树叶形状的勋章,每片叶脉都记录着识字量突破的轨迹。

当卓鑫轻轻翻开孩子们的作业本,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恰似破土而出的新芽,舒展出生机盎然的弧度。这场始于拼音的攻坚战,最终在童心里撒播下对文字永久的温情与敬意。


“迷彩绿”到“志愿红”的多维奔赴


寒暑假的罗源县社区里,总有一抹亮眼的红色身影在跃动——那是卓鑫与“源野救援队”志愿者们,正在用青春的热忱编织着社区的温暖。




作为“源野救援队”年轻的成员,他总能在琐碎处织就温暖。

在老旧街道里,他和志愿者们清理楼道里的杂物,也不忘给独居老人耐心解释消防通道的重要性。

转过街角,烈日下的志愿服务驿站俨然成了城市温度的聚集地。交通引导时,他高举的指示牌在热浪中纹丝不动,被汗水浸湿的后背在红色马甲上洇出深色云纹;看到外卖骑手在树荫下擦拭汗水,他会小跑着递上矿泉水:“辛苦了,这单送完来驿站休息休息吧。”当环卫工人接过他递来的水瓶时,瓶子上的水珠折射着少年的笑靥——那抹凉意里浸润的,是少年悄然传达的温情。

从街道转角到十字路口,卓鑫用脚步丈量着社区的经纬。这个把“勿以善小而不为”写在志愿手册中的青年,正以润物细无声的坚持,让善意在街巷阡陌间悄然成长。



被问及坚持的动力时,他笑着道:“社区就像老榕树的根系,我们年轻人,就该做滋养根系的晨露。”


当文峰小学的晨读声越过山峦,当罗源社区的应急灯在雨夜长明,卓鑫用470小时志愿服务时长写就的答案清晰可见——这世上本无炬火,唯有点点萤光不息汇聚。

让我们所有宁师人以卓鑫为榜样,以爱之名,以点点萤光聚成爱的火焰。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


Archiver | 手机版 | 宁师青年 | 闽ICP备10024257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