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本科审核评估学院巡礼丨马克思主义学院:守正创新,铸魂育人

2025-04-26 22:13| 发布者: 青柠新媒体中心| 查看:

编者按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自建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切实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动展示各二级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举措、特色与成效,特推出“审核评估二级学院巡礼”系列专题。


本期推送: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简介


宁德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为1978年设立的政教科,2017年正式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下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和思想政治教育系,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3人。

学院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功底扎实、教学精湛、实践丰富、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思政课教师42人,其中专任教师34人,“双肩挑”教师8人,教授5人,副教授20人,博士8人,硕士17人,双师型教师8人。聘任兼职教授5人。师资队伍中有5人次先后获省优秀教师、省高校教学名师、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有1人入选福建省高校基层党建最感动人的好故事;有3人分获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有15人次获市管拔尖人才、市管优秀青年人才、市天湖人才、市优秀教师、市文化名家、校优秀共产党员、校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校师德标兵、校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荣誉称号。


一、党建引领:筑牢教育发展根基


党建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政治保障和精神引领。近年来,学院获得多项党建成果奖。党支部立项省级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校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书记好党课”4项,“先进基层党组织”1项;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总决赛本科组“团体三等奖”3项、“团体优秀奖”1项;宁德市“学习强国”知识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传承闽东红色文化,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支部立项优秀成果获省级“三等奖”


获宁德市2020年“学习强国”知识竞赛“二等奖”


二、教学科研:驱动教育创新引擎


学院立足教学,深耕科研,近年来教学科研成果不断取得突破。现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高校思政课精品课项目3项。省思政课金课三等奖3项,省大中小思政精品课1项,省级教改项目9项,校级内涵建设质量提升工程项目20余项。

近年来,学院教学成果显著,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优秀理论宣讲报告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6项。


学习《摆脱贫困》,构建知行合一的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获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各类教学成果奖和优秀理论宣讲报告


近几年来,学院教师潜心科研,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学术之花,以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引领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他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20项。在《中国教育报》《福建日报》《东南学术》《中亚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学报(哲社版)》《红色文化学刊》《新西部》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理论文章100余篇;出版著作3部,编写校本教材1部:《习近平同志在宁德的故事》(2025年);获全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


三、优势资源:赋能马院建设高质量发展


宁德是习近平总书记工作过的地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理论源头和实践起点。他在宁德工作期间,曾六次到校、两次给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给学校师生留下许多富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宝贵思想财富。他的思想伟力、精神风范和人格魅力,是极为宝贵的教育资源,也是学院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学院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大学生道德情操、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一)优势教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和教材建设


专业建设过程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宁德,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将优势教育资源融入思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宁德是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同志在宁德的探索与实践》《四史教育》等选修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编写了《习近平同志在宁德的故事》《习近平早期思想初探》《<摆脱贫困>导读》《闽东人民革命史》等校本教材,有效地推进优势教育资源进教材、进课堂。


校本教材


(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通过开设系列讲座,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学生组织或参与相关社团活动,在本专业教室走廊开辟“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在宁德的生动实践”“习书记180余字寄语闽东大学生”专栏等途径,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将习总书记的精神伟力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思想。


“闽东之光”红色文化教育中心志愿讲解员大赛


(三)深度拓展的实践教学


学院先后在闽东革命纪念馆、闽东苏区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展陈馆、蔡威事迹展陈馆、宁德市档案馆等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在下党希望学校、赤溪小学、后山夜校建立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每年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连续7年组织“学生村官助理实践队”,共派驻14支学生骨干队伍在宁德各地市深入体验农村和乡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得到当地政府、群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好评。每年引导学生组建以红色为主题的实践团队。每年清明节,组织开展“祭扫烈士陵园,传承红色文化”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大学生不仅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能力、磨炼了意志,还接受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



组织学生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如组建理论宣讲轻骑兵、“滴水穿石之路”主题线路宣讲团,开展系列宣讲活动,并走出校园,将宣讲延伸到校外,扩大受众面,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学习强国、东南网、福建高校思政网、新福建、福建日报等主流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指导学生开展以“闽东之光”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创新创业和专业技能大赛,先后获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第二届大学生(研究生)教育创新创业大赛铜奖;三次获得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团体和个人三等奖;第四、第五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福建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三等奖,等等。 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项,省级项目9项。



(四)虚实结合的教学平台


学院于201811月建成“闽东之光”红色文化教育中心展示馆。通过珍贵的图文史料文献和丰富的实物展品与现代展览技术的有机结合,将闽东红色文化进行集中展示,实现了把红色文化搬进校园,为广大师生学习闽东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重要平台,大大改善了本专业实践和体验式教学条件,增强了育人效果。建馆近六年来,先后接待本校师生和校外观众4万余人次,有效传播了“闽东之光”红色文化,成为展示本专业乃至展示学校办学特色、亮点的重要窗口。该馆先后被评为福建省首批本科高校党员教育基地、福建省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宁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闽东之光”红色文化教育中心展示馆


202310月建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宁德实践教学中心。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的足迹以虚拟仿真形式全面展示,生动再现了习近平倡导践行“四下基层”,身体力行“二进东山”“二到九仙村”“两赴下岐”“三进下党”“三上毛家坪”“四进坦洋”,跋山涉水走遍宁德穷困之地,开启了带领宁德人民摆脱贫困的历程等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

该中心主要面向本专业学生及全校学生开展虚拟实践教学,也作为宁德市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基地,受到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宁德实践教学中心


宁德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扎根闽东大地,深耕思政教育沃土。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光点亮宁师学子前行之路。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

Archiver | 手机版 | 宁师青年 | 闽ICP备10024257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