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述
语言文化学院现有教职工9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8人,博士13人,硕士生导师9人。英语获批福建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以中国语言文学为支撑学科的教育学科获省一流应用型学科;汉语言文学和英语专业均已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2024年学科教学(语文)获批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下设6个系(部),分别为汉语言文学系、英语系、网络与新媒体系、商务英语系、公共语言教学部及少数民族预科部。现有汉语言文学、英语、网络与新媒体、商务英语等四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国家民委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福建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福建省教育厅两岸民族文化交流与实践教育中心、福建省高校校企合作实践基地、闽东文化 研究中心、宁德市畲族文化研究所、“闽东之光”畲族文化教育中心、外语教育中心、书法艺术研究所等研究基地和科研平台。学院重视教学设施建设,拥有苹果非线性编辑实验室、虚拟演播室、摄影实训室、国际贸易实训室、语言实验室、口译室、模拟谈判室、商务英语实训室、远程互动智慧教室、师范教育教学案例库及智慧书法实训室等教学实训场所。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截至目前,学院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语委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5项,市厅级科研项目上百项。学院坚持推进内涵建设,我院教师在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福建省经典诗文诵读大赛、福建省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多人次获得荣誉。学院还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先后派出多名青年教师到英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进修、访学。
学院坚持推进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视教学工程项目建设,省级以上立项项目、课程有: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基础教育外语教学优秀案例(国家级)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重大项目(省级)1项,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1个(英语),福建省新文科教育优秀案例1个,“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实验教学平台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基地1个,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0项,省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1门。
学院与闽东日报社、宁德广播电视台、蕉城区融媒体中心、宁德市第一中学、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等企事业单位组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7个,进行教科研的实质性合作。学生通过实习实践、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师范)
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培养政治理想坚定、具有高尚师德与健全人格、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与科学素养、较强语文教学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中学语文教师,能在中学和有关教育机构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和班级管理工作。
就业方向
中学语文教学和其他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各项工作。
主要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基础写作、文学概论、美学、女性文学、汉字学、文化语言学、两汉散文选读、宋词欣赏、 明清小说鉴赏、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
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英语(师范)
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立足宁德、面向福建,培养政治理想坚定、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浓厚,具有良好的英语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 具备反思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够胜任英语教学和教研的中学英语教师。
就业方向
中学英语教师、其他英语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法、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汉 / 汉英笔译、英汉 / 汉英口译、语言导论、英语文学导论、跨文化交际、西方文明史、中国文化概要、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
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网络与新媒体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网络与新媒体方面的基本理论和较高的人文素质,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较强的运用网络与新媒体开展信息采集、策划、传播,兼具新媒体组织运营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网络与新媒体机构从事媒介内容创意与制作、媒介项目策划与运营、媒介用户研究、媒体推广与策略优化等工作。
主要课程
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新闻摄影、数字音频技术、新闻采访写作、新闻报道与策划、新媒体创意与策划、电视策划与编导、网页设计与制作、数字非线性编辑、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媒介素养、数字图像处理、影视创作等。
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