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述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3年12月由原生命科学学院分设而来,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78年创办的宁德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学院现有生物学福建省级重点学科、福建省级应用型学科,设有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系、茶学系3个系,生物科学(师范类)、生物技术、茶学、生物技术(闽台合作项目)4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756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4人。
学院坚持引育结合,基本形成了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目前,全院教职工38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1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4.7%;博士19人,占比50.0%。学院教师中获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C类5人。近年来,获得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以及市科技进步奖6项。
学院坚持扎根闽东、服务闽东,根据闽东“茶乡、菌都、药城、水产大市”的地域特点和产业结构,开展区域特色生物资源研究,建有福建省特色药用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产学研示范基地、闽东特色生物资源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虚拟仿真中心实验室等4个省级科研平台,以及宁德市茶叶审评中心、现代茶饮研发中心等2个校级平台。近五年,教师主持和参加省部级等科技项目130多项,获得发明专利12项,获植物新品种认定1项,转化科研成果和专利多项,形成了太子参产业创新体系等与地方产业关联度高的重要研究成果,为地方产业发展和区域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学院拥有6000㎡的实验大楼和2000㎡的逸夫实训楼,以及食用菌等实训基地。植物标本室(NDTC-国际植物分类学会)保存华东地区植物标本近万份,动物标本室被列为福建省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学院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创新形成了“一工程、四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了多个学生社团和协会,其中环保时装秀、茶艺表演、自然坊标本制作等活动在校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和美誉度,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学院文化。学院坚持走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办学之路,与正大集团共建“宁德师范学院正大产业学院”,2021年入选福建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与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共建“宁德师范学院品品香茶产业学院”,构建了产学研联盟创新体系。与福建仙洋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闽东力捷迅药业有限公司、福建万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60多个。学院积极构建“闽东资源生物产业专业群”培养应用型人才,实施“卓越—拔尖培养计划2.0”、“第二课堂成绩单”,将各专业职业技能培训融入教学,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毕业生获取职业技能证书比例达80%以上。同时,加大实验平台开放,大力支持学生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培养创新性与创造性的科研素养,近五年,学生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1项,其中国家级9项,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发明专利3项,获批其他专利8项;获得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学科专业技能竞赛省级以上奖项60多项;毕业生考取中国科学院、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大学的研究生87人,就业率达95%以上。

专业介绍
生物科学(师范)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师范专业认证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闽东,面向福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师德情操高尚、具备扎实的生物学知识及熟练的实验技能、会教学善育人、懂教研能教改、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发展能力,能够从事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教师。预期5年后,通过岗位培养和锻炼能成长为学校或区域范围内的骨干教师。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教师素质,具备从事生物科学教学、研究和生产的基本能力,及科普宣传、科技推广的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中小学相关教学工作;或继续深造,攻读生物、农学、医药、食品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或出国深造。
主干学科
生物学。
核心课程
生物化学及实验、微生物学及实验、遗传学及实验、细胞生物学及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实验、生态学及实验。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训、劳动实践、植物学野外实习、动物学野外实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生物技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 德与人文科学素养、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较系统地掌握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较熟悉现代生物技术 的发展前沿,能在企业、事业、行政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能够不 断学习并具有一定特长专长、“多融合、重实践、能创新”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本专业与实际联系紧密,涉及医、农、食品以及环境等领域,本专业毕业生可到生物学、农业、医药、食品发酵或环境保护等相关的企业、公司或机构,从事新产品研发、实际生产或质量监控方面的工作;到各类生物技术公司或有关企业单位从事生物产品的营销推广工作,如医疗器械、药品、食品等;继续深造,攻读生物、医药、食品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主干学科
生物学。
核心课程
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食用菌工产化栽培技术、植物工产化设计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训、专业见习、方向课实践、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等。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茶学
培养目标
立足“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五位一体”立德树人育人模式,聚焦茶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核心和前沿问题,依托产业办专业,坚持走校企结合和产教融合特色发展之路,不断创新应用型卓越茶学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符合现代茶产业发展要求的“一懂三会”(懂制茶、会审评、会茶艺、会营销)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就业方向
本专业深度融合农业、工业与服务业,课程体系紧密对接生产实践前沿,构建起以茶学、食品科学、生物科学为核心的知识技能培养体系。专业教学聚焦茶叶审评与营销、茶艺与茶文化传承、茶叶综合开发利用及产业经济管理等方向,系统传授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着力培养复合型茶产业人才。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文化服务、商贸流通、食品加工、日用化工等涉茶领域,胜任经营管理、茶叶精深加工、品质审评检验、产品研发推广、科研教学等岗位工作;可以报考国内高校生物学、农学、食品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也可申请海外知名院校生物学、农学、食品学科硕 / 博士学位项目,继续深耕专业领域,拓宽国际视野。
主干学科
园艺学。
核心课程
茶叶生物化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艺与茶文化、茶树栽培育种学、制茶学、茶叶深加工技术、茶叶综合利用、茶叶质量安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训、专业见习、劳动实践、毕业论文(设计)、专业实习等。
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

生物技术(闽台合作“4+0”)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与人文科学素养、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较系统地掌握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较熟悉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沿,能在企业、事业、行政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能够不断学习并具有一定特长专长、“多融合、重实践、能创新”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本专业与实际联系紧密,涉及医、农、食品以及环境等领域,本专业毕业生可到生物学、农业、医药、食品发酵或环境保护等相关的企业、公司或机构,从事新产品研发、实际生产或质量监控方面的工作;到各类生物技术公司或有关企业单位从事生物产品的营销推广工作,如医疗器械、药品、食品等;继续深造,攻读生物、医药、食品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主干学科
生物学。
核心课程
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食用菌工产化栽培技术、植物工产化设计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训、专业见习、方向课实践、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等。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