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师青马
筑梦浦源
入驻“邻鲤党群服务中心”
体悟人与鲤鱼和谐共存文化
2023年7月6日,周宁浦源镇村官助理实践队来到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浦源镇鲤鱼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深入了解当地的“鲤鱼文化”和感受特色古镇的人文气息,同时,实践队队员在当地青年村官的带领下,入驻特色党建联盟——邻鲤党群服务中心,进一步感受“人鱼同乐,邻鲤和谐”的鲤鱼文化。

实践队员在邻鲤党群服务中心
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四到浦源”,当他来到鲤鱼溪时,他指出:“鲤鱼溪有文化,有传统,可以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当地发展”。浦源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发展“党建+旅游+N”模式,深化发展鲤鱼溪风景旅游特色产业,加大鲤鱼溪生态环保力度,赓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浦源篇章。


鲤鱼溪实景拍摄
青马“鲤”想青年在行动
传播“邻鲤”文化入人心
实践队员们在邻鲤党群服务中心,巧遇来自福州的游客进入服务中心休息,实践队员们礼貌热情地上前招待他们,为他们送上茶水,游客们表示他们因鲤鱼溪传统特色文化慕名而来,被当地的良好水质与美好生态所吸引,希望在这里能够进一步了解鲤鱼溪的历史文化。

实践队员为来榕游客耐心讲解
鲤鱼溪的历史渊源
实践队员当即在鲤鱼溪边为他们讲解,鲤鱼溪最早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宋朝时期),一开始两村交恶,长期对峙,互怕对方在水里下毒,想出在清澈的溪水里养鲤鱼来预防,如果下毒,鲤鱼则先被毒死,于是长久以来,溪水里的鲤鱼越养越多,两村的关系愈加亲密和谐。几百年来,当地制定了严禁捕捞和伤害鲤鱼的族规,村民们严守族规,代代相传,到今天形成了这样一条美丽的鲤鱼溪,衍生出特色的鲤鱼文化,高度尊重、崇敬、保护鲤鱼,为自然死亡的鲤鱼进行祭祀和埋葬,形成“三个世界唯一”(鱼冢、鱼葬、鱼祭文)。

福建学习平台——浦源镇村民正在举行独特的鲤鱼溪祭葬礼俗
当年的斗争演变到如今的人与鲤鱼和谐共生,鲤鱼是一种生态文化,也是一种连接人心的桥梁,更是通往一条“爱在邻鲤”的康庄大道。游客们听后表示深有感触,也对队员们的热情面貌给予肯定与赞赏。
深入志愿者服务站
与浦源文明实践紧密联动
实践队员们还深入浦源镇志愿者服务站,在浦源镇人民政府与团镇委的安排下,在志愿者服务站中轮岗值班,了解浦源镇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对当地的认识与了解,为后续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队员在浦源镇志愿者服务站参观学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广大有知识、有情怀、有活力的青年人才主动参与和倾情奉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青年扎根农村,投身农村建设提出殷切期望。他还专门给大学生村官回信,希望他们“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可依托当地地理优势和山水风光资源,以传统文化遗产、特色农牧产品等产业为支撑,多元打造乡村民俗、乡村美食、农家生活等综合型旅游产品,依托党建引领,共建乡村文旅生态绿色发展的蓝图。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