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青春筑梦行丨步履印刻征途,青春播撒光亮

2025-07-10 22:18| 发布者: 青柠新媒体中心| 查看:

为响应社会实践号召,助力社会多元发展,我们聚焦生态守护、文化传承与心灵关怀。以科技为刃,探寻污染治理新径,守护碧水清流;以躬行为责,传递中医药文化薪火,延续千年岐黄智慧;以知识为光,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润泽社区群众心田,用行动书写青春担当。


本期看点


1 “禹”心探污净,科技护清流

2 青囊薪火映初心,实践躬行传岐黄

3 “弘毅传知担使命 携手同行润心田”

心理健康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实乡村振兴

4 以行动悟闽东精神,用访谈传承强国初心

5 “碳小分”- 探秘焚烧科技,守护绿色宁德


精彩聚焦


“禹”心探污净

科技护清流


同饮一江水,共护生态美。为增强对污水处理流程的认识,7月6日,宁德师范学院“河小禹”实践队走进霍童镇污水处理厂,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污水处理探秘之旅,深入了解污水净化的奥秘,感受科技守护水环境的力量。


(图为霍童镇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为实践队员们讲解污水处理的流程)


活动中,现场工作人员热情地为实践队员们介绍污水处理的大致流程。从污水进厂时的浑浊不堪,到经过格栅去除大颗粒杂质,再通过沉砂池、生物处理池、沉淀池等一系列处理环节,实践队员们全程认真聆听,亲眼见证污水逐步“蜕变”。


(图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前后对比)


工作人员带领宁德师范学院“河小禹”实践队来到数据检测室。在这里,工作人员介绍,运用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水质的COD以及含硫量、含氮量等检测指数,进而实现水质检测信息的自动化的管理。



此次参观霍童镇污水处理厂的活动,让宁德师范学院“河小禹”实践队员们对污水处理工作有了全新且深入的认识。不仅拓宽了队员们的专业视野,更增强了他们的环保责任感。未来,宁德师范学院“河小禹”实践队将带着这份收获,积极投身环保实践,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青春力量。


青囊薪火映初心

实践躬行传岐黄


为传承与弘扬中医文化,感受中医的魅力,从7月3日开始,医学院“青囊薪火·融合创新”暑假社会实践队前往宁德市珍林中医馆深入感受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实践队队员在中医馆的护士长的引导下熟悉中医馆的环境与科室构成)


在张医生的指导下,实践队队员学习经络穴位、针灸手法以及推拿理疗知识,并通过人体穴位模型开展实践操作。



队员们跟随医馆药房中的药师们学习实践,认识常用药材并训练称量操作、了解药材的存储和煎煮注意事项。



在辨别药材的基础上,实践队成员在药师的指引下继续开展抓药、称量、分配、打包工作,进一步夯实重要知识,锻炼实操能力。



在短短四天的社会实践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名言至理体现得淋漓尽致,实践队队员将医馆老师所教融入实践,深切地领略中医文化的深厚底蕴。


“弘毅传知担使命

携手同行润心田”

心理健康进社区

社会实践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与资助政策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两大议题,将二者紧密结合,是推动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7月6日,"弘毅传知担使命,携手同行润心田"心理健康进社区社会实践队走进东湖社区,开启第一站,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资助政策的宣传活动。



为加强社会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怀,加深学生和家长对资助政策的认识。队员走进社区发放福建省资助政策明白卡,同步开展政策解读与心理健康科普。他们耐心为居民答疑解惑,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搭建民意桥梁,深入了解居民需求。以政策宣传与心理健康教育,来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社区发展注入温暖力量。


(团队成员吴天祥和陈垠衢引导小朋友填写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心理健康教育与资助政策的结合,是教育公平的生动体现,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让我们携手共进,用青春力量为未成年人的成长之路铺满阳光。


(团队成员黄燕玲引导小朋友填写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以行动悟闽东精神,

用访谈传承强国初心


宁德师范学院“读懂中国,读懂闽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为深入探寻教育工作者与闽东共成长的故事,将目光投向深耕教育领域数十年的陈济川教授,一场访谈由此展开。





在访谈的前一周,实践团队便启动筹备工作:团队成员反复打磨采访提纲,同时与陈济川教授沟通协调,力求提问精准且富有深度。成员们将访谈时间定在7月6日上午9时,并提前抵达场地,调试录音、拍摄设备,确保记录下每一个珍贵瞬间。

当日上午,近两小时的访谈中,实践团队成员分工协作:有人围绕提纲引导交流,有人记录关键要点,有人负责录制音频、拍摄画面。采访中,针对学子发展问题,陈济川教授结合自身经历给出建议:以“滴水穿石”精神直面挫折、兼顾身心健康扛起时代担当,并寄语道:“专业是船,探索是帆,大学四年就是要让船稳帆劲,方能行稳致远。”访谈结束后,实践团队立即梳理录音,形成访谈实录,筛选拍摄素材并制成视频。




此次实践活动,团队以严谨的筹备、专注的行动完成了一次深刻学习,他们不仅是闽东故事的记录者,更是传播者。每位成员都深刻体会到:教育强国征程上,每个青年都可以是行动者——既需像陈济川教授这样的前辈扎根深耕,也需新时代青年主动担当、积极传播,方能让教育初心与闽东精神在代代接力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碳小分”-探秘焚烧

科技守护绿色宁德


7月4日宁德师范学院“碳小分”实践队前往垃圾焚烧发电厂,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深入了解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全过程,感受环保科技的魅力。


(图为实践队员在垃圾焚烧厂的集体合照)


工作人员首先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垃圾吊控制室,透过玻璃窗看见巨型垃圾坑内堆积如山的垃圾,巨型机械爪精准抓取垃圾入炉的操作,使实践队员们惊叹不已。


(图为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们介绍垃圾吊控制室)


实践队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锅炉本体区域,工作人员介绍垃圾燃烧热能转化为蒸汽驱动发电,实现“变废为宝”。之后来到中央控制室,巨大显示屏实时呈现环保参数与车间运行状况,工作人员通过电脑监控调控全厂,其智能高效令实践队员们惊叹。


(图为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们介绍锅炉设备)


经过本次参观,实践队员们了解垃圾焚烧发电全过程,见证负压除臭、智能监控等环保技术。这不仅是一场环保知识科普,更是一次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激励公众从垃圾分类等点滴行动出发,共同守护绿色家园。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团委)

Archiver | 手机版 | 宁师青年 | 闽ICP备10024257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