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发挥青年学子服务基层的生力军作用,我们聚焦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开展系列行动:探访檐下古建,挖掘廉政智慧与历史底蕴,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组织夜校学子扎根山乡,以扶志铸魂坚定信念,凭授业解惑助力普及;推动小橘子支教队启动“科学探趣”项目,用趣味教学点燃乡村孩子的科学梦想。易班平台同步记录实践风采,让青春行动的点滴印记触达更多青年,为乡村发展注入动能,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本期看点
01 檐下寻古:丈量古建遗韵,感悟廉风长存
02夏启新声,“易” 路传情
03夜校学子赴山乡:扶志铸精神,授业筑梦想
04“科学探趣,实践启航”——小橘子支教队开班仪式
精彩聚焦
檐下寻古:丈量古建遗韵,
感悟廉风长存




7月3日,“檐下洋中·古建文脉”社会实践队踏上洋中村古建调研之旅。
团队首先来到洋中村长安路分叉路口,对这里的解放区纪念碑进行测量、记录相关数据。


沿着长安路前行,抵达长安路26号郑宅,成员们使用测量仪,仔细测量大门牌匾、牌匾旁门联的尺寸,并对宅内窗花的雕花细节进行观察和记录。
离开郑宅后,团队来到孙翼如故居。在村委干部和指导老师的陪同下,一起观看了孙翼如事迹纪念片,被他的廉政事迹深深打动。故居大厅悬挂的“莲鹤双清”牌匾,映照孙翼如秉公重廉、两袖清风的高洁品格,至今仍散发着历久弥新的精神光芒。最后,团队还实地考察了孙翼如故居后的魁星阁以及孙家里厝古民居群落。飞檐翘角在蓝天下勾勒出传统建筑的韵律,夯土墙与木构梁架间,洋中古民居的布局智慧与人文底蕴逐渐展现。
通过这一天的实地考察,“檐下洋中·古建文脉”社会实践队对洋中村古民居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大家也更加坚定了深入探索古建筑的决心,期待在后续实践中收获更多成果。


02夏启新声,“易” 路传情
7月8号,“‘易’站起航,夏寄新声”实践队的成员们开启忙碌充实的一天,怀揣着热忱与创意,全力以赴为新生的到来添砖加瓦。

文编部联动各部门,以文字记录工作任务,积累新闻稿素材。技术部完成语言文化学院、数理学院等辅导员寄语拍摄,摄像机既留存辅导员对新生的嘱托,也定格实践队员工作瞬间。

运营部精心设计《建军节》海报,火红背景极具视觉冲击,传递爱国热忱。综合部以“熊说”系列漫画诠释红船精神,借生动文字与情节,解读深刻内涵。

随着第四天工作圆满落幕,团队成员的昂扬斗志丝毫不减。他们满怀憧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自施展专长,为圆满完成此次社会实践任务而不懈拼搏,为2025级新生铺就一条满是希望与温暖的全新征程。
夜校学子赴山乡:
扶志铸精神,授业筑梦想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为响应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号召,助力乡村教育发展,7月5日,后山夜校“赤溪成长训练营”实践队赴福鼎市实验小学赤溪校区开展为期1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指导老师林志斌的带领下,实践队伍到校进行参观交流。学校负责人为实践队队员介绍道,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教育现代化政策的推动下,赤溪学校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教学环境持续优化。

随后,实践队队员展开线下招生工作,耐心向家长和孩子介绍课程安排,并进行报名登记。


暮色将近,后山夜校“赤溪成长训练营”全体队员在学校办公室召开首次工作会议。负责人何艳、周余宣总结当日实践工作,针对未来授课、生活安排等各项要求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基于当地小学教育基础,利用自身知识致力于为赤溪村提供教育资源,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深化志智双扶,助力乡村振兴。
“科学探趣,实践启航”——
小橘子支教队开班仪式



7月6日,宁德师范学院小橘子支教队“格物致知 启智明理”开班仪式在屏南县国宝小学举行。国宝小学领导、屏南县委干事以及宁德师范学院数理学院老师出席本次活动。


首先,队长吴锴杰介绍了团队的基本情况,表示将以物理启蒙课程为核心、兴趣文体课程为补充开展两周支教。接着,支教队队员们演示了马德堡半球等物理实验,邀请学生共同参与,在互动实践中激发科学兴趣。
指导老师林丹丹致辞感谢各方支持,回顾了“小橘子支教队”九年传承,阐释队名寓意取自冰心《小橘灯》中象征的“光明”,并寄语队员积极融入、关爱学生、严守纪律、保障安全、倾力奉献,为乡村儿童点亮希望。国宝小学领导强调学生在活动期间需遵守纪律、确保安全有序。
最后,全体人员进行合影留念,标志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正式启航。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