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在进行中,我校青年学子们怀揣着梦想与热情,奔赴乡村,为乡村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本期看点
01“薪火相传,文化筑梦”福鼎德成支教队进行支教活动
02物理探微启童智,支教播光润新苗——小橘子支教队物理科普课程授课
03共谱生态乐章,共筑分类新尚
04润泽乡野,点亮文峰
05福安乡镇茶土探秘实践行
精彩聚焦
“薪火相传,文化筑梦”
福鼎德成支教队进行支教活动
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年责任感与时代担当,宁德师范学院“薪火相传,文化筑梦”福鼎德成支教队于7月6日正式参与福鼎市德成学校的教学活动。
清晨,阳光洒下,支教团和老师们带着孩子们练八段锦,一招一式,孩子们学得认真,朝气在动作间蓬勃生长。

清晨师生共同学习八段锦
在随后的活动中,支教队员与孩子们玩起了各种各样的益智趣味游戏,通过互动拉近距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支教队队员张珊珊、郑霁珊正在与学生玩游戏
接着,师生携手在校园马路边开展“绿色行动”,弯腰捡拾垃圾,分类整理。支教队员以身作则,向孩子们传递环保理念,引导他们成为校园的“环保小卫士”。

“绿色行动”捡垃圾活动出发
活动尾声,德高望重的邓昌朝爷爷受邀分享了他的爱心故事。他讲述了自己数十年如一日资助贫困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经历,用质朴的语言传递了“奉献不求回报”的信念,深深感染了在场师生。

邓昌朝爷爷爱心故事会
物理探微启童智,支教播光润新苗
——小橘子支教队物理科普课程授课
7月7日,宁德师范学院小橘子支教队队员刘源、吴锴杰聚焦声音与光学知识为同学们带来一堂生动的物理科普课。

刘源引导学生通过拨动尺子、触摸喉结等互动实验,让学生们直观理解声音源于振动这一物理知识,他以声叉为例,讲解声音以声波形式传播的特性,并介绍了声音反射及声速的影响因素。接着,吴锴杰设计趣味实验揭示光学奥秘,利用滴入牛奶的水瓶和激光笔演示丁达尔效应,清晰展现光路;通过硬币和水杯实验生动展示了光的折射与全反射原理。

学生们为物理现象的神奇效果所惊叹,学习热情高涨,他们积极参与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踊跃地将观察到的现象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展开讨论,使得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此次课程通过丰富实例与生动讲解,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物理的兴趣,还提升了他们的科学素养,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探索求知的科学态度。
共谱生态乐章,共筑分类新尚
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普及垃圾分类与湿地保护知识,7月5日下午,“碳小分”实践队全体成员前往宁德市万达广场,开展以“绿绘闽东山水卷,净守湿地生态珠”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图为实践队员在万达广场的集体照
活动通过分发湿地保护倡议书、邀请市民填写垃圾分类及湿地保护调查问卷等形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助力生态文明的建设。市民们积极配合,认真阅读倡议书内容,现场宣传效果显著。

图为实践队成员进入商户宣传垃圾分类与湿地保护
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围绕垃圾分类与湿地保护两大主题,全面考察受访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日常生活中的分类习惯以及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知水平,同时重点调研公众参与湿地保护活动的意愿和态度。

图为实践队成员对市民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此次活动,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环保宣传的重要性,并表示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为守护闽东的绿水青山贡献青春力量。
润泽乡野,点亮文峰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将教育关爱延伸至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乡村地区,“追随领袖足迹,培育时代新人”文峰支教实践队的队员们在文峰小学开展暑期支教活动,为当地儿童送去知识与温暖。

清晨,操场上的五星红旗在晨光中迎风飘扬,孩子们满怀活力地投入到当日课程中。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支教团队精心设计了多样化教学内容:幼儿班开展“摇摆的小人儿”手工课,孩子们自主选择卡纸颜色、创意绘制小人儿头像,用充满童真的作品展现丰富想象力;低年级学生通过乐高积木课程培养逻辑思维,在自由搭建中充分发挥创造力,探索益智空间的无限可能;高年级开设“小小主播课”,教师以家喻户晓的《新闻联播》为生动教材,揭开了国家声音传递的窗口,点燃了孩子们对规范语言表达的热情。同时指导学生学习规范播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课堂中悄然生根。

在这个阳光明媚、蝉鸣阵阵的盛夏,支教队员们以热忱之心与孩子们真诚互动,共同书写着温暖的教育篇章。

福安乡镇茶土探秘实践行
宁德师范学院槟榔芋软腐病调研实践队于7月6日,在福安乡镇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土壤收集与调研活动。此次社会实践旨在深入探索茶乡土壤的秘密,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队首站抵达福安潭头镇。这里的茶园在山坡上铺展,队员们挎着采样工具,深入茶园,小心翼翼地采集样本,并记录下经纬度、海拔等信息。在茶农的指导下,他们了解到土壤与茶香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是一代代茶农积累的宝贵经验。


实践队来到了上白石镇。这里的茶园地势较为平坦,与潭头镇的山坡茶园形成鲜明对比。队员们通过对比发现,平坦地势的茶园土壤透气性较好,但保水性相对较弱。他们进一步探究了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和茶树生长的影响,为当地茶农提出了优化灌溉的建议。

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从课本理论到田间实证的探索,更是队员们对茶土研究和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青春探索。他们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福安茶乡的土壤研究和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