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响应社会实践“三下乡”号召,深化青年学生对革命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调研、教育公益实践等方面的认知与践行,一批青年投身多元实践活动,从泉州烈士陵园解码闽南革命精神,深入调研畲族文化与渔民生活,开展英语启蒙支教及特色社会实践,以青春行动书写担当,在基层沃土中播撒成长火种。
本期看点
01泉州烈士陵园:闽南革命的精神解码
02畲族文化与渔民生活调研—第三天
03英语启蒙润童心,扎实根基启未来
04“青春挺膺传薪火,同心支教向未来”迎宾支教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05寓教于乐播撒青春火种
精彩聚焦
泉州烈士陵园:闽南革命的精神解码
宁德师范学院星火实践队张佳云、余诗颖、林慧燕三位成员进入泉州烈士陵园进行体验学习,深入挖掘革命精神内涵。
踏入陵园,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高耸的纪念碑,铭记着先烈的英勇与牺牲。松柏苍翠,守望着这片神圣之地。凝视墓碑上的名字,每一个都闪耀着信仰的光芒。他们的故事,是勇气与坚持的赞歌。
三位同学来到烈士纪念碑前,通过敬献花篮、默哀致敬环节,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哀思与崇高敬意。陵园讲解员现场讲述了泉州地区革命斗争史和烈士们的英勇事迹,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闽浙赣边区游击队的浴血奋战故事,让在场人员深受触动。大家仔细研读史料文献、老照片和实物展品,围绕“黎明烈士的成长轨迹”“闽浙赣边区游击队的斗争策略”等主题开展小组讨论,并结合所见所闻撰写实践感悟。活动尾声,全体成员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将红色故事中的精神力量转化为践行社会责任的动力,让社会实践成为一堂深刻的“行走的思政课”。

活动中对人物故事深挖,通过研究烈士的事迹展板,重点剖析黎明烈士从学生运动领袖到狱中坚贞不屈的成长轨迹,从学生时代振臂高呼、引领进步浪潮,到铁窗之内面对酷刑仍坚守信念、怒斥敌寇,黎明烈士的成长轨迹,是理想在烈火中淬炼、信仰经考验更坚定的生动写照,其“信仰如磐、舍生取义”的精神,在岁月长河中始终闪耀着穿透时空的光芒。


此次活动不仅让队员们深刻感悟初心使命,坚定信念,同时也带动了社会各界重温红色历史,凝聚奋进力量。烈士的成长轨迹、游击队的浴血奋战,不再是书本里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精神坐标。走出展馆,心中多了份责任——唯有传承这份赤诚,踏实做事、担当作为,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星火实践队将持续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青年担当。
畲族文化与渔民生活调研
7月6日,迎着东海之滨的晨曦,“霞屿逐光,山海探兴”实践队队员在村书记的热情带领下,深入浒屿澳村,回溯那段改变无数人命运的“连家渔船上岸”历史。

在村书记淳朴详实的讲解中,实践队队员踏上了一场深刻的“连家船”记忆之旅。书记不仅细致描绘了船上生活的点滴——船舱各部位的巧妙安排、独特的生活习惯,更还原了当年渔民“水上漂”的艰辛岁月。他介绍了上岸后村里蓬勃发展的养殖产业,并引导队员们走上浮桥,亲身体验昔日渔民与海为伴的部分场景。通过观察上岸渔民如今的居住环境和村中保留的印记,队员们感受到从狭窄船舱到宽敞陆居的巨大变迁,更深刻体悟到连家船渔民身上那份令人敬佩的吃苦耐劳精神与在风浪中锤炼出的创造力。



今日的探访,不仅让实践队感受到浒屿澳村独特的山海风情,更深入理解了连家船民坚韧的精神品格。他们从船上迁居岸上的历程,既是生活空间的拓展和生计模式的转变,更是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闽东山海的切实体现。这一变迁,既包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与理解,也承载着连家船民对安定、富足生活的向往。

英语启蒙润童心,扎实根基启未来
为响应乡村儿童英语启蒙教育需求,以趣味化、规范化的教学助力低年级学子扣好英语学习“第一粒扣子”,7月7日,宁德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赤溪夏村支教志愿服务队为夏村小学一到三年级的同学们开展了英语字母基础学习课程。
课堂上,实践队队员根据低年级小朋友的认知能力,通过字母儿歌、手把手教书写、“你做我猜”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为英文字母的发音等展开了教学活动。小朋友们通过模仿书写笔画、参与互动游戏,逐步熟悉了字母的发音和形状。

图为实践队队员带领同学们游戏互动

图为实践队队员带领同学们手把手书写
支教不是单向的知识输送,而是青年与乡村的双向成长。正如学生家长所说:“老师教会给他们的不仅是英语字母,更是一种‘相信可能’的教育信念。当孩子们知道‘我能行’‘我可以’,他们未来的每一步都会有更坚实的底气。”

图为实践队队员带领同学们模仿书写笔画
“希望通过这些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孩子们筑牢英语学习的基础,”实践队队12+1员表示,“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爱上英语学习,为今后的语言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春挺膺传薪火,同心支教向未来”迎宾支教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7月10日,宁德师范学院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青春挺膺传薪火,同心支教向未来”迎宾支教队在迎宾社区开展第二次支教活动。本次支教活动聚焦英语和体育两大模块,旨在以知识赋能、服务社区、促成双向成长,传递青春价值。

在英语课上,队员借助创意模板让孩子们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随后队员开启单词教学以及简单实用的英语句型,让孩子们理解并运用。同时引入趣味游戏,寓教于乐,孩子们争先应答,在欢笑与竞争中巩固单词,让英语学习从枯燥变鲜活。

在体育课上,队员带领孩子们开展多种趣味小游戏。在“心有灵犀”中,一人比划一人猜,把词语变成欢乐密码;在“做相反”游戏时,孩子们听指令做反向动作,在互动中既活动身体,又锻炼反应力与团队协作,把童真与活力尽情绽放。

以趣味为桥,以互动为梁。此次支教活动不仅传递知识,更在青春与童真的互动中筑牢根基,彰显宁师学子在社会实践中的责任与温度。
寓教于乐播撒青春火种
7月12日,宁德师范学院金马支教实践队继续在金马社区中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活动中,队员们首先聚焦学业帮扶,针对社区内不同年级学生的课业难点,队员们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帮助孩子们巩固知识薄弱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队员们还指导学生完成手抄报作业,鼓励他们用画笔与文字记录所学所感。


课堂上,队员们以趣味教学为抓手,让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趣味断句环节中,队员们选取一些有趣的短文,通过不同断句方式产生的奇妙语义变化,激发孩子们对语言的探索欲。“词语接龙” 游戏中,孩子们争相抢答,在轻松氛围中积累词汇;“学习文字” ,用形象化的讲解帮助孩子们理解字形与字义,课堂上笑声与思考声交织。


今天,“弘毅传知担使命,携手同行润心田”心理健康进社区社会实践队也走进金马社区,带领孩子们进行趣味游戏。传递球游戏中,孩子们配合默契,在奔跑与传递中锻炼反应能力;单脚传递呼啦圈时,大家相互协作,为了共同目标努力;“找消失物品” 游戏考验观察力,孩子们聚精会神的模样格外认真。
夕阳西下,孩子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笑容告别,一天的活动画上句号。美好的一天虽已结束,这份温暖与成长却在继续。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