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2025年宁德师范学院积极响应全省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广泛组织引领青年学生投身乡村与基层一线。从追寻红色足迹、厚植家国情怀,到扎根志愿支教、播撒知识种子,再到深入田间地头、助力产业振兴,青年学子在多样化的实践场景中沉浸式体验“大思政课”,于行走中“受教育”、在服务中“长才干”、用行动“作贡献”,以青春之力践行担当使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征程中书写属于青年的生动篇章。
本期看点
01探访国宝老街 追寻名将足迹
02乡村艺体课堂绽放童真支教力量点亮成长之路
03金马支教:暑期社区里的知识欢乐汇
04梯田叠翠探稻路,山地耕耘谱新篇
05点“土”成金——周宁紫云村农业升级振兴实践队“三下乡”调研:以调研之笔,绘就
产业新篇
精彩聚焦
探访国宝老街 追寻名将足迹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化对地方历史与国防文化的理解, 7月10日,宁德师范学院国防教育协会“寻清澈之爱,挺膺青春爱国担当”社会实践队前往屏南国宝老街,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队员于国宝老街前合影

实践队队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甘国宝的生平事迹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们了解了清代名将甘国宝的生平事迹:从少年习武到戍守海疆,从清正为官到保家卫国。甘国宝“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品格与“镇守边疆、护民安邦”的壮举,展现了一代名将的家国情怀,也让“爱国”二字变得具体可感。

实践队队员一同参观甘国宝故居
随后,队员们参观了甘国宝故居旧址,近距离观摩其生前收藏的兵器、书画等文物。斑驳的铠甲、泛黄的战策,仿佛让人重现了当年金戈铁马的岁月。

讲解员为实践队队员讲解有关旧物的故事
经过此次活动,队长王玉国表示,“我们真切理解了爱国精神的内涵——它藏在先辈的坚守与担当里,也需要我们青年一代传承与践行”。未来,我们会带着这份感悟,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肩负起新时代的责任。
乡村艺体课堂绽放童真支教力量点亮成长之路
“追随领袖足迹,培育时代新人” 文峰支教实践队在文峰小学开展艺体教学活动,为乡村儿童艺体教育与心灵成长助力,让校园满溢童真活力。
7月13日,课堂化作音诗画交融的乐园。幼儿班孩子随《小花开了》轻舞,用歌声与律动感知节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旋律里,童真笑容与灵动舞姿相映。低年级课堂上,刮画纸在孩子们手中变成奇幻画布:飞城堡、翼星星、骑独角兽的小人等想象图景,随刮笔轻划次第浮现,专注神情尽显艺术热爱。高年级朗诵课上,《假如我是一只鸟》的声线时而轻柔如羽,时而激昂如号,孩子们将对土地的深情、对自由的向往融入语调,尽显文字与心灵的共鸣。



在歌声、巧思与真情交织中,每个孩子都在艺体世界里绽放光彩。支教队队员以爱心与专业为乡村教育添力,在青山绿水间书写着乡村教育的温暖篇章。
金马支教:暑期社区里的知识欢乐汇
7月13日,金马支教实践队给孩子们带来别有生趣的常识普及,通过趣味的方式让孩子们更直观的了解生活中的常识。
课堂上,“猜动物” 环节率先点燃热情,简易图案让猪、兔、长颈鹿等动物“现形”,支教队队员借机拓展动物生活环境、食性等知识,抢答声此起彼伏,小朋友踊跃上台书写答案,用粉笔写下答案,互动中的知识轻松入脑。

猜动物过程孩子上台写答案
随后,支教队队员又变成“植物探险家”,尽管孩子们在小区生活多年,但是对身边常见的景观植物并不了解。队员手持在小区捡拾的合欢、朱槿、羊蹄甲等植物,揭秘常见景观植物特点,让孩子们重新认识身边“熟悉的陌生植物”。

植物常识课讨论过程
课余,口琴旋律悠扬响起,《爱尔兰画眉》《送别》等曲目流淌,孩子们好奇又沉浸,口琴为课堂增添温馨氛围。

课余孩子们欣赏支教队队员的口琴表演
金马支教实践队以趣味教学、多元活动,让知识与欢乐交融,为社区孩子暑期生活注入成长活力,搭建起温暖的知识传递桥梁。
梯田叠翠探稻路,山地耕耘谱新篇
7月13日,“霞屿逐光,山海探兴”实践队聚焦山地农业调研主题,前往霞浦柏洋乡,深入粮农大户的水稻种植基地,探寻山地水稻产业发展脉络。

夏日的柏洋乡,层层梯田上的水稻长势喜人,微风拂过,绿浪翻滚。实践队队员们在乡书记的带领下,走进田间,与种粮大户面对面交流。村书记详细介绍,柏洋乡山地多、温差大,经过多年摸索,农户们筛选出适配山地环境的水稻品种,如中浙优8号、坤两优1号、紫两优737(紫米品种)、闽江两优727等。从育秧时的精细管护,到插秧时的合理密植,再到生长期的水肥调控与病虫害绿色防控,一套成熟的山地水稻种植技术体系,保障着粮食稳产。

在与种粮大户的交流中,队员们还了解到,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柏洋乡的水稻种植逐渐引入了机械化设备,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不过,水稻种植仍受天气影响较大,遇到极端天气可能会影响收成。实践队成员们认真倾听,不时提问,将关键信息一一记录下来。

此次柏洋乡之行,让实践队成员们对水稻种植有了全面且深入的认识,也感受到了种粮大户对土地的热爱与坚守,为研究乡村农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点“土”成金——周宁紫云村农业升级振兴实践队“三下乡”调研:
以调研之笔,绘就产业新篇
7月5日,点“土”成金——周宁紫云村农业升级振兴实践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实践队聚焦高山土豆产业,多维调研产业发展现状、品牌建设等,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数据调研中,队员设计涵盖产品价值、产业发展的问卷,行走在田间地头与村落之间。


实践队围绕包装形式、加工偏好等,向村民、游客调研,挖掘消费需求,为产业分析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汇总显示,85%受访者更关注土豆安全性,70%受访者则希望包装标注种植基地信息,“高山土豆种植”的生态故事倍受欢迎,为产业发展、IP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精准调研是发展“导航”,独特IP是产业“名片”。实践队将深化调研、打磨IP,推动高山土豆 “从土到金”,以调研双轮驱动产业升级,书写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融合新篇。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