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青春筑梦行丨以青春之名,生态探行与美育支教共筑实践底色

2025-07-23 13:27| 发布者: 青柠新媒体中心| 查看:

为践行青春使命,深化青年对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教育赋能的实践认知,宁师学子们奔赴多元实践场域:开展净滩行动、废品改造守护生态,借药香铃韵探秘自然;投身乡村美育支教,以艺术润泽童心;还有支教队传递知识薪火。他们扎根基层,在生态守护与教育赋能中,书写青春担当,让成长与实践同频共振。


本期看点


1净滩行动护生态,废品改造倡环保

2守护碧水 共筑生态

3药香铃韵,探秘自然

4“艺润童心”美育浸润乡村支教志愿服务实践——“艺路芬芳,“文”暖童心

5“青春挺膺传薪火,同心支教向未来” 迎宾支教队社会实践活动


精彩聚焦


净滩行动护生态,废品改造倡环保


7月10日,“霞屿逐光,山海探兴”实践队来到霞浦大京沙滩,开展沙滩环保行动,并且收集沙滩上遗留下来的废旧垃圾,改造成艺术品。



队员们手持垃圾袋、夹子等工具,沿着海岸线开展地毯式清理。沙滩上散落的塑料瓶、渔网碎片、泡沫块等垃圾被一一收集。面对这些“海洋污染物”,团队并未简单丢弃,而是结合美术设计思路,启动“垃圾再生计划”。随后,队员们就地取材,把废袋子做成纸盒以及将塑料瓶的瓶身做成一束花。一件件垃圾在巧手下变成生动的艺术品,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队员们借此向游客讲解海洋污染的危害,呼吁大家共同保护沙滩环境。




此次实践,团队以实际行动守护海洋生态,通过创意改造赋予废品新价值。不仅提升了成员的环保行动力,也带动了公众对海滩保护的关注,为推动文旅与生态协同发展提供了鲜活实践案例。


守护碧水 共筑生态


碧水潺潺,流淌着生命的脉动;生态守护,激荡着青春的担当。7月12日,宁德师范学院“河小禹”社会实践队踏入北岸公园,以水样采集与问卷调查为笔,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画卷上,写下青年一代守护碧水清波的动人篇章。

活动当天,实践队队员们抵达北岸公园,携带专业采样工具沿河岸选取上中下游代表性采样点采集水样。他们严守科学规范完成采样与检测工作,同步做好数据记录,确保结果真实有效。


图为“河小禹”社会实践队队员们

在北岸公园采取水样


图为“河小禹”社会实践队队员们

在北岸公园检测水样


随后,实践队队员们前往周边商户进行入户宣传,发放调查问卷与“守护水河清秀,共筑生态文明”倡议书。过程中,队员们耐心解读问卷,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并做好记录,同时向居民普及环保观念,增强公众对水质守护的重视与参与。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向居民宣传河湖保护知识


此次活动不仅获取了宝贵的水质数据和公众反馈,更推动北岸公园周边形成良好的生态保护氛围。宁德师范学院“河小禹”社会实践队以实际行动让更多人意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公众参与热情。未来,他们将持续开展多样环保实践,号召更多人加入守护绿水青山的行列,共同为美丽家园建设添砖加瓦。


药香铃韵,探秘自然


7月13日上午,由自然坊成员组成的“知行沃土·绿芽科普”实践队联合宁德市科技馆举办“药香铃韵,探秘自然”中药材手工风铃活动,26名小学生参与其中。活动以中药材为载体,通过知识讲解与手工实践结合的方式,带领孩子们认识传统中药材,感受自然与文化的交融。


小朋友们认真观看讲解视频


实践队队员为孩子们详细介绍了迷迭香、山楂干、肉桂等常见中药材的名称及简单功效,还设计了“闻香识药材”小游戏,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加深对药材的记忆。

随后,队员们指导孩子们将干燥的中药材与框架、木片等材料组合,亲手制作中药材手工风铃。从材料搭配到绳结固定,孩子们专注投入,在动手过程中熟悉了每种药材的特征。


成员指导制作中药材手工风铃


小朋友们展示作品


活动最后,孩子们对中药材的独特香气和功效充满好奇,频频举手提问,现场氛围活跃。这种“知识讲解+实践操作”的模式,不仅让孩子们认识了传统中药材,还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为培养青少年对自然与传统文化的兴趣添上了生动一笔。


团队成员合照


“艺润童心”美育浸润乡村支教志愿服务实践——“艺路芬芳,“文”暖童心


7月10日,宁德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艺润童心”美育浸润乡村支教志愿服务实践队在寿宁县下党希望学校开展折纸、速写、舞蹈、音乐课程,并带领学生参观下党乡文昌阁,旨在激发儿童创造力与表达能力,深化文化认同和乡土情怀。

折纸课上,支教队员教授小青蛙、蝴蝶等作品制作,孩子们专注投入,创作的作品栩栩如生;速写课上,孩子们在指导下创作童话小屋、动物等作品,风格童趣盎然。舞蹈课上,队员与同学们打磨《小花朵》细节,为结课汇演做最后筹备;音乐课则完善《童年》演唱与队形。课程结束后,实践团队带领学生参观文昌阁,让孩子们了解传统建筑文化,激发学习动力。











当日,支教团队还收集整理了孩子们的各类作品,粘贴于展览板,为次日汇报表演做准备。这些活动融合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文化传承,为支教工作注入多元活力。




“青春挺膺传薪火,同心支教向未来” 迎宾支教队社会实践活动


7月12日,宁德师范学院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 “青春挺膺传薪火,同心支教向未来” 迎宾支教队开展第四次支教活动,语文课、特色体育课与绘画课等课程错落展开,为社区青少年带来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课堂体验。

语文课堂上,支教队队员化身“文化讲解员”带领孩子们走进苏轼一家,从苏轼的《题西林壁》讲起,延伸介绍苏洵、苏辙的文学成就,用“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趣味故事,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走近宋代文学世家;体育课创新融入传统与趣味元素,“投壶”活动让孩子们在箭矢投掷中感受经典体育运动的乐趣,“一二三木头人”则通过定格与奔跑的交替,释放孩子的活力并培养专注力。




绘画课聚焦曼陀罗上色,队员们提供多样图案与色彩工具,鼓励孩子们自由创作。孩子们用橙红色、蓝紫等色彩填充图案,在专注涂色中锻炼审美与耐心。上色后,孩子们开心的展示完成的作品,展现出独特的想象力。



此次支教成为孩子们“玩中学、学中长”的成长驿站。队员们希望知识传递与快乐体验可以在支教实践中深度融合,并带着这份热情步履不停,让青春力量持续为教育添彩,让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都洒满更温暖的光。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团委)

Archiver | 手机版 | 宁师青年 | 闽ICP备10024257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