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青春筑梦行丨滨海智旅、生态守护与文化传承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07-26 19:49| 发布者: 青柠新媒体中心| 查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2025年宁德师范学院积极响应全省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助力乡村在文旅、生态、文化传承等领域发展,团队开展多元实践:调研滨海智旅、科普科技星海、守护生态家园、探寻畲药智慧、传承扎染技艺。以青春力量融入乡村基础,挖掘资源、传递知识、守护文化,书写乡村振兴与青年成长互促的实践篇章。


本期看点


1霞浦滨海藏胜景 智旅调研助发展

2探科技星海阔 植创新火种燃——小橘子支教队科技馆志愿讲解活动

3守护碧水清流,共建生态家园

4访畲药传承人,探民族医药智慧

5扎染传情润童心,蓝白织梦启未来


精彩聚焦


1霞浦滨海藏胜景 智旅调研助发展


随着夏日的脚步,“闽东逐浪智旅”旅游管理学院社会实践队于7月4日深入霞浦,展开了一场专注于山水风光的旅游资源调研。


东壁村:山水风光的宝库


团队成员在东壁村村委的合照


团队成员对村委工作人员进行采访


东壁村以其壮丽的山水风光著称。潮汐与霞光共舞的秘境,一处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调研队的同学们与当地居民进行交谈,了解到他们如何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而在村委工作人员的采访中,知晓政府对东壁村发展的引领。


高罗沙滩:海滨的休闲天堂


高罗沙滩广阔,海水清澈。调研队的同学们观察着游客的休闲活动,与当地旅游业者讨论了如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让游客更好地享受海滨风光。


海尾角:海岸线的自然奇观


海尾角以其独特的海岸线和岩石景观吸引着游人。在这里,调研队的同学们进行实地考察,记录了海岸线的自然美景,并探讨了如何将这些景观转化为旅游吸引力。


团队成员对海尾角游客采访调研


大京沙滩:沙滩文化的体验地


调研在大京沙滩结束,这里的沙滩资源丰富多彩,从渔船体验到海上摩托,都展现了霞浦沙滩的独特魅力。调研队的同学们与当地居民交流,探讨了如何通过沙滩文化吸引更多游客。

相信这次调研不仅让调研队的同学们对霞浦的山水风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旅游资源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有了实感。期待霞浦的山水风光能够吸引更多游客,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团队成员对大京沙滩游客采访调研


2探科技星海阔 植创新火种燃——小橘子支教队

科技馆志愿讲解活动


7月13日,宁德师范学院小橘子支教队成员组织同学们探访屏南县科技馆。队员们在讲解员指导下熟悉场馆,设计活动方案,带领同学们聚焦四大科技主题,在实践与思考中收获知识、激发探索热情。




首先支教队成员带领学生体验挖掘机模型,感受滑轮组特性,观察小球竞速等现象,揭开机械世界的奥秘;接着借助实物与影像,讲解中国航天器的发展,让同学们了解航天里程碑,激发太空探索兴趣。 通过“雅各布天梯”“法拉第笼”等展项阐释电磁原理,同学们建立起电与磁的基础认知,点燃探究热情。最后,同学们操作镜面反射装置,直观理解光能与动能转换。




此次科技馆之旅,同学们感受到声光电磁的奇妙,唤起对物理世界的好奇心。小橘子支教队秉持科普初心,让创新思维生根,让年轻目光与科技之光交汇。



3守护碧水清流,共建生态家园


一滴护千里,一河润万家。为深入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推动宁德市生态环境保护进程,7月14日,宁德师范学院“河小禹”社会实践队走进春风里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保护河湖摆点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实践队队员们准备了印有宣传语的钥匙扣、纸巾等实用小礼品。这些承载着环保理念的礼品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队员们顺势递上河流保护知识问卷,热情邀请大家参与填写。填写过程中,不少居民相互讨论,遇到疑问时主动向队员们请教,现场氛围愈发热闹,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


实践队队员们在春风里社区的合照


在互动环节,队员们针对问卷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结合居民知识储备的薄弱环节进行了细致讲解。同时,他们认真记录下居民对当地河湖治理的意见和建议,如“希望增加河道沿岸垃圾分类点”等。这些反馈不仅能助力相关部门精准优化保护策略,也让居民感受到自身声音被重视,进一步激发了大家主动参与河湖守护行动的积极性。


实践队队员们在引导

社区居民填写问卷


此次摆点宣传活动,有效提升了公众对河流保护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其重要性的认知。未来,宁德师范学院“河小禹”社会实践队将继续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为共建生态家园贡献青春力量。


4访畲药传承人,探民族医药智慧


为挖掘民族医药文化价值,助力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 7月16日,“霞屿逐光,山海探兴”实践队踏着晨光前往方厝城村,开展畲药文化调研。在开展实践的第13天,队员们来到了畲药传承人雷顺荣老师的工作室,开启了一场薪火相传的非遗寻根之旅。



上午,古朴工作室里,雷老师展示畲药标本,手持 “风藤” 讲解 “辨症施药,药食同源” 理念,队员们学习识药、辨药及炮制技艺。雷老师还分享了他与当地小学合编草药图书,以数字排序助学生了解畲药文化,让队员深悟 “传承” 内涵。



 

 雷老师介绍,畲药除治病外融入日常:艾叶等制作的香囊驱蚊清香,泡脚包舒缓疲劳,让畲药从 “深山古方” 走向生活。午后,队员们协助整理典籍、分类标本,在细碎工作里感受传承的分量。看着满架的草药、泛黄的手抄单验药方,队员们明白了畲药不仅是治病的药方,更是畲族文化的活态载体。

 此次探访为 “非遗传承与创新实践” 重要一环,队员既感受畲药温度,也思考传承新路径。团队将持续宣传,让畲药在守护中创新,以草木芬芳延续畲族故事。


5扎染传情润童心,蓝白织梦启未来


为让乡村儿童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审美能力与创造力,7月17日,宁德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赤溪夏村支教志愿服务队在夏村小学开展"巧手扎染·布里生花"主题课堂。



课堂以一段《手工扎染》短片开场,细绳缠绕的棉布在染缸中缓缓晕染,解开后绽放的蓝白花纹如流水般灵动,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向往。队员结合实物讲解扎染的基本原理:"每道扎结都藏着独特的图案,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在实践环节,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动手尝试,有的将布料折成小方块,有的细心地缠绕皮筋,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扎染课不仅教会孩子们一项传统技艺,更让他们懂得'慢工出细活'的道理。"课后,实践队队员罗梏柠翻看着孩子们色彩斑斓的作品说。

从短片里的惊叹,到动手实践的专注;从图案设计的思考,到成品展示的喜悦。让同学们体验了传统工艺的魅力,在他们心里种下了一颗“传承文化、创造美好”的种子。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团委)

Archiver | 手机版 | 宁师青年 | 闽ICP备10024257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