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2025年宁德师范学院积极响应全省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广泛组织引领青年学生扎根乡村与基层一线,让青年学子在“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此背景下,语言文化学院“言传薪火”古田大甲支教队主动奔赴古田县大甲中心小学,以“薪火相传润桃李,赤心共铸育新人”为主题开展暑期支教活动,用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教育,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年担当、贡献青春智慧。
7月3日,宁德师范学院语言文化学院11名大学生走进古田县大甲中心小学,以“薪火相传润桃李,赤心共铸育新人”为主题,开展了为期13天的暑期支教活动。

支教队结合学生兴趣与成长需求,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涵盖艺术、文学、体育、科学等多个领域,为孩子们带来了一段充实而快乐的暑期时光。
特色课程,点燃学习热情

在“歌唱技巧”课堂上,支教队队员通过趣味发声练习和经典歌曲教学,帮助孩子们掌握基础歌唱方法,并组织了一场小型合唱表演,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趣味写作”课程则以观察身边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等特征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关注身边人的独特之处,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培养尊重与包容的价值观。“古诗诗趣启蒙”课程通过图画、故事、互动游戏等形式,将古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们在朗朗书声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尝试用绘画和表演的方式诠释古诗意境。

“英语小导游”课程则模拟旅游场景,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学习实用英语,增强语言运用能力。体育课上,毽球活动深受欢迎。支教队队员带领孩子们学习踢毽球的技巧,组织小组比赛,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团队精神。此外,“舌尖上的英语”课程将美食与英语结合,通过饮食主题实践,提升了孩子们的跨文化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健康的饮食意识与动手实践能力,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艺术与科学,启迪创造力

艺术类课程同样精彩纷呈。“素描”课上,支教队队员从基础线条教起,鼓励孩子们观察生活,用画笔描绘眼中的世界。“少儿美术”则注重自由创作,孩子们用五彩斑斓的色彩表达天马行空的想象。“科学观察与文学创作”课程将科学与文学巧妙结合。孩子们通过5个生活中简易的科学实验(如盐粒振动、种子生长、光的折射),观察自然现象并理解基础科学原理,积累真实的观察素材,并尝试用文字描述科学现象,既锻炼了观察力,又提升了表达能力。“围棋”课程则培养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耐心,不少孩子从零基础起步,逐渐掌握了围棋的基本规则。
课后辅导与活动,巩固学习成果

为帮助孩子们巩固课堂所学,支教队每天开设“课业辅导”时间,队员们针对孩子们的作业难题进行“一对一”讲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进度。此外,“读书分享会”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支教队队员们向孩子们一一分享了自己喜爱的书籍后,孩子们也被良好氛围感染,踊跃分享自己喜爱的书籍和阅读心得,在交流中拓宽视野。

活动的最后,支教队组织了一场“汇报演出”。孩子们展示了合唱、古诗朗诵、素描作品等,还进行了毽球技巧演示和围棋对弈。演出结束后,支教队队员与孩子们一起玩起了趣味游戏,为这段难忘的时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收获与期许

13天的支教活动转瞬即逝,孩子们纷纷表示,这些课程既有趣又实用,让他们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说:“我最喜欢‘英语小导游’课,现在我能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乡了!”支教队队员们也感慨良多,他们表示,这次经历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教学能力,更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力量。
支教队队长总结道:“我们希望这些课程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打开一扇探索世界的窗户。未来,我们会继续优化课程设计,让支教活动越办越好。”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团委)